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

ID:27840766

大小:68.4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6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_第1页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_第2页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_第3页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_第4页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举制度下的士商合流及其影响关键词士大夫,科举,士商合流,社会统合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9-0060-05新课程高考从2008年实行分省命题以来,以“科举制”为考点的试题先后两次出现在江苏卷中。如2009年江苏卷第21题: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

2、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一一(明)于慎行《谷山笔塵》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迭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一一(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

3、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本题以明清江南地区的士大夫为切入点,从经济角度展现科举制对明清社会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明清科举制下士大夫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知能力。无独有偶,2012年江苏卷第21题再次命中科举制: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

4、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一一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5、”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此题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为脉络,从社会统合的角度,考查了科举制在古代社会多层面的影响。科举制在中国存续了1300多年。从表面看,科举制是中央政府的选官制度,实际上,"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相对开放机会,以能力为尺度,以功名为诱引,

6、以入仕为出路的综合性社会制度”[1]。正如题干中余英时指出的:'‘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可以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被深深地打上了科举的烙印。上述2012年21题的第3问,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回答。这必须从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封建政治经济的统合、士人观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纵观各地高考,对该考点的命题常有涉及。但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对于科举制涉及较少,如人教版只在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中,从选官制度的角度谈及科举对官僚政治的影响,课标和教材的内容难以支撑学生对该考点的理解。本文将从科举制度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层面,尤其是两题所隐含的“士商合流

7、”这一主题做探究与拓展,以期揭开试题与教材及教学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四民”说法,它不仅是职业区别,更是对社会阶层的严格界定。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让地位最髙的"士”与最低的"商”趋于合流,似乎难以想象。而科举制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流动效应,正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首先,科举制度导致士大夫群体日益庞大,入仕艰难。秦、汉、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实行察举、征辟和九品中正制,但荐举的官员数量有限,一经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