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

ID:27841196

大小:152.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2-06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_第1页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_第2页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_第3页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_第4页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从Intel和AR

2、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从Intel和ARM双雄争霸看芯片的前世今生  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这几天中兴事件持续发酵以来,各种议论纷纷扰扰。  新智元推送了《中国芯“逃兵”:缺芯是因为缺钱;中国芯“老炮”:芯片救国靠BAT不是开玩笑》一文,引起了无数从

3、业者热议。  有十余年芯片从业经验的水木网友torvaldsing告诉新智元,这几天对他触动最大的,还是碧树西风写的这句话:  一碗牛肉面,真的要用牛肉,真的要用面,真的要炖很久,这么简单的道理,偌大一个国家,这么多精英,过去这么多年了,咋就不能懂呢?  做芯片很难,做核心芯片更难,做需要生态系统的CPU芯片,比大家想象得都要难。  因此,torvaldsing投书新智元,尝试谈一谈x86生态系统和ARM生态系统的艰难发展历程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向大家介绍一下做CPU的各种困难,以及眼下能看到的一线希望。  x86生态

4、系统  如今Intel在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近乎100%,在桌面市场也大于80%,再加上Intel一贯重视宣传,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Intel就是芯片的代称,甚至是高科技的代称。但Intel并非生而如此,它的牛X千真万确是熬出来的,是在列强环伺的竞争环境中杀出来的。  称王  七十年代,在搭上IBMPC这趟快车之前,Intel的8位处理器已经很成功,但也有很多竞争者,Zilog是其中翘楚,它研发的Z80系列产品和Intel的8080兼容,性价比高。一直到90年代,中国很多大学的微机实验课,还在用Zilog的板子。当时还有

5、一款处理器风头不逊于8080系列,即MOS公司的6502。后来MOS把6502的ISA(指令集架构)授权给了众多厂商,流传甚广。70年代苹果创立之初的Apple-I和Apple-II,80年代任天堂的红白机,90年代初的小霸王学习机,90年代末的文曲星,都使用了6502系列的CPU。  IBMPC给了Intel和微软大发展的机会。但它俩必须面对竞争。IBMPC是IBM主导下的一个开放标准,各个零部件都是可以替换的。所以才有了“兼容机”的概念,和延续至今的装机市场。当时IBM要求Intel必须把x86指令集授权给其它厂

6、商,避免CPU供应商一家独大。(详细的x86兼容处理器生产厂家列表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x86_manufacturers)IBM自己也有生成x86兼容CPU的权力。同时,为了限制微软的MS-DOS,IBM自己也做DOS操作系统,名为PC-DOS。  在IBMPC阵营内部,Intel面对其它CPU供应商的竞争,在阵营外部,还要和苹果的Macintosh电脑竞争。当时苹果已经换用Motorola68000系列CPU,性能强劲,图形界面诱人。当时用Mac的人,逼格要

7、高于用IBMPC的人。  Intel顶着阵营内外的竞争压力,苦心孤诣地发展壮大。这时候潜在的威胁在慢慢酝酿。从1981年的RISC-I开始,精简指令集(RISC)逐步流行起来,诞生了一系列RISC风格的CPU:1985年MIPS公司推出第一款商用的RISC芯片,HP公司在1986年推出PA-RISC,SUN公司在1987年推出SPARC,Motorola在1988年推出MC88000。当时大家普遍认为RISC优于以x86为代表的CISC风格CPU,就连Intel和AMD也害怕在RISC潮流中落伍,AMD在1987年推

8、出了AM29000,Intel在1988年推出了i860/i960。  开始时RISC似乎并没有威胁到桌面市场,MIPS、PA-RISC、SPARC全是用来做服务器和工作站的。被苹果流放的乔布斯用MC88000系列CPU做NeXT桌面电脑,铩羽而归。1986年,英国的Acorn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ARM的RISC处理器,次年,它还配了个操作系统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