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

ID:27895380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初探余曼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源一中655500中学数学教育,因其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论证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对人的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牛.顺利接受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课题之一。一、影响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衔接的关键因素1.学生心理因素。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拘无朿,踊跃发言,表现欲强烈,点滴成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奖励。而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形成了不发言、不交流、不交往、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的“闭锁型”心理,但自尊心强烈,表现出深沉的、独立的、反叛的“成人”性格。2.

2、教材教法因素。初中教材“浅、少、易”,表现在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少而精练,在标准课时条件下,教学时间充裕,学生完成数学学习问题不大。而高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多,原初中教材中的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二次函数含参数的最值讨论等内容放到高中学习,加重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高中数学学习任务,是一次艰苦跋涉的长途旅行,随时都有“掉队”的危险。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形象思维、机械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特殊&nrr;—般→特殊”的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领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与

3、函数、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3.个体差异因素。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受原初中学校人文环境的熏陶、教育理念的锤炼,形成了固有的学习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个体之间也形成了具有初中“烙印”的个体差异现象。升入高中后,又受高中学校人文环境、办学理念、文化底蕴的洗礼,感受到了教风、学风、校风的变化,同时体现出新奇、惊叹的表象,也存在着失望失落的心情,矛盾的交织使学生们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新事物。当在课堂上接触到新的教材、新的教师和新的教学风格时,原有的知、情、意、行等非智力因素一下子被碰撞,甚至被打破,建立起适应新环境的情感体验成了最大的心理需要。在矛盾中适应,在适应中学>J,在学习中发展

4、,成为高一新生的学习轨迹。二、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1.重视入学教育。通过中考进入高中学4的学生,其数学基础知识是扎实的,为高中数学学搭建了一个平台。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代表高中也能把数学学好,只有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实现数学教学0标,才能抓住数学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为此,安排吋间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如何学习数学的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可把初中教学内容与高中教学内容作一对比分析,用“数据”说话,促使学生理性思考,从而克服倦怠思想,增强紧迫感,树立“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雄心壮志。2.钻研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是

5、实现教学B标的载体,深挖教材的内容才能体现教材的本质,理解课程标准的涵义才能冇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工教材,把握数学课程的基本结构,理清知识体系,明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扫清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反复推敲知识点的内涵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从形象思维的学>』方法转移到理性思维的轨道上来。3.重视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学之法,重在策略。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不尽相同,同样存在“优差”生。对于优秀学生,要积极鼓励其钻研精神,在熟练掌握某阶段、某单元或某章节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对旧的数学知识再组织、再构造、再形式化”,“

6、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掌握非常流畅,技能熟练积累达到自动化,数学知识运用灵活,独辟蹊径,提出新想法、新思路,从而碰撞产生出创新火花”。对于差生来说,要培养学4兴趣、积极性、自觉性,树立自信心、勇猛心、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APJ惯是学A)成功的关键。可以变课前预4为课堂预习,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出预习目标和预习方式;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适当提问和恰当举例,有的放矢地实施数学教学。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善于把学生推到问题前面,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认知策略”。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建构。要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

7、个体差异、认知结构和元认知水平的不同,在班级内实行分层教学、分类辅导。“每个数学新知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精练所学知识,冇效地整合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指导性学并及时总结反思所学内容,教会学生习得与应用策略性知识。”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训练技巧,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不断总结和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良好的认知结构关系。参考文献[1]张伟平数学教学中注重基础与面向大众的创新[」].上海教育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