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

ID:27898839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_第1页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_第2页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_第3页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观察1寿光市稻田中心卫生院262706;2寿光市中心医院262700【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止嗽散加味内服,对照组予马来酸氯苯那敏和溴己新U服。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关键词】感染后咳嗽;止嗽散;疗效观察感染后咳嗽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后继发的咳嗽,在感染控制后咳嗽仍迁延不愈,是慢性咳嗽的病因学诊断之一。临床

2、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和(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或更长时间,胸片检查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目前,丙医多予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及镇咳药治疗,疗效不太理想,重症患者甚至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才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病情常有反复,笔者2008年起应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研究共入选110例患者均为木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19〜57岁平均38岁病程14〜40d,对照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0〜58岁,平均39岁,病程16〜41d。两组患者性别、年、病程

3、、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1]。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的“风寒袭肺”证型。③就诊前曾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经治疗后基木缓解,继发咳嗽2周或以上。④胸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⑤排除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部肿瘤等呼吸道疾病。⑥排除正在服用ACEI类降压药。1.3方法治疗组予止嗽散加味UI服,基本方: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0g,桔梗10g,荆芥10g,陈皮5g,杏仁10g地龙10g

4、,蜈蚣1条,僵蚕10g,甘草5g。痰多色白者加法夏10g,茯爷15g;痰贺稠者加桑白皮15g,鱼腥草15g,黄芩10g;气急喘促者加麻黄10g,苏子15g;胸痛者加郁金15g,薤白,10g;便秘者加栝蒌仁15g;咳嗽乏力者加太子参20g;咳嗽hl久伤阴者加沙参15g玉竹15g五味子10g,以上诸药水煎取汁200ml口服,每日1剂,7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氯苯那敏U服每次4mg,每日3次;溴己新

5、_1服,每次16mg,每日3次,7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1.4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咳嗽、咯痰症状消失,2

6、周内未复发;有效:咳嗽减轻、咳痰减少;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总有效率以治愈+有效计算。2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3讨论感染后咳嗽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河间六书?咳嗽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肺为娇脏,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而病,可见六淫之气侵袭肺系为咳嗽主要病因。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夹风邪侵袭人体,《景岳全书?咳嗽》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可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不利为咳嗽病机的中枢环节[3]。感染后咳嗽常迁延不愈,又可归于“久咳”、“顽咳”范畴,多由于失治后风邪未尽,稽

7、留肺系,肺气肺阴已伤,故咳嗽缠绵难愈[4]。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由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荆芥、陈皮、甘草组成,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之外感咳嗽。方中紫菀、百部润肺止咳,共为君药;白前降气下痰、桔梗开宣肺气,共为臣药;荆芥祛风解表、陈皮宣肺理气,共为佐药;甘草利咽止咳兼调和药性为使药。全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又有启门驱邪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笔者加入杏仁以止咳定喘,蜈蚣、地龙、僵蚕以通络解痉,新方重在止咳化痰、兼以解表宣肺、对新久咳嗽均可化裁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紫菀所含皂苷能增强呼吸道腺体分泌,促进痰液稀释咯出[5],白前所

8、含皂苷有祛痰作用[6],甘草所含次酸钠有降低气道阻力作用[7】,百部、杏仁冇中枢性镇咳作用,蜈蚣、地龙、僵蚕有支气管解痉作用,本观察表明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5,28(11):738.[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3】薛汉荣.慢性咳嗽之我见[」].江西中医药,1999,30(1):20[4】蒋吉林,李承珍.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咳嗽165例河北中医[』].,20

9、02,24(3):17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