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

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

ID:27956187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_第1页
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_第2页
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口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37例临床体会杨燕杨燕(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目的探讨经口鼻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37例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麻插管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的影响。结果经口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结论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操作简便八切除彻底,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关键词】鼻内窥镜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大多发生在3〜5岁儿童

2、,临床上腺样体肥大常以打鼾或张口呼吸、鼻阻塞、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1]。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2008年10月到2011年1月间我科采用经口鼻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对3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儿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4-13岁,平均8岁5个月。

3、病程7个月〜9年。症状:睡眠时打鼾及张口呼吸18例;鼻塞、流脓口例;耳闷及听力下降7例;有典型面容、发育迟缓1例。合并扁桃体肥大6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3例,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和分泌性中耳炎1例。均经鼻咽侧位片或鼻咽CT确诊腺样体肥大,并作声导抗测试及纯音测听,鼓室功能曲线呈B型或C型,听力呈传导性聋。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鼻咽侧位片检查⑵(A为腺样体下缘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外面切线间的垂直距离,即腺样体厚度川为硬腭后上端至翼板根部和斜坡颅外面连接点间的距离用鼻咽腔的厚度),A/N均>0•73作为确

4、诊为腺样体肥大标准。将腺样体肥大阻塞程度分为4°[3]:I°阻塞后鼻孔25%;II°为26%-50%;III°为51%-75%;lV°为76%-100%«本组病例III°24例」r°13例。1.2手术方法患儿取平卧仰头位,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地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用2根细导尿管分别从两侧鼻腔插入并由口腔牵拉起软腭,充分扩大视野和暴露鼻咽部,置入Davis开口器暴露口咽部。将70°C鼻内镜置入口腔,调整内镜的角度,使整

5、个鼻咽部结构显示在监视器上。在鼻内镜引导下用电动吸割器自腺样体边缘开始切割,逐步向正中推进,保持切割刀刃朝向腺样体,这样的切割方式能始终保持切割缘清起,出血少。在咽鼓管周围操作吋,应保持切割刀器距咽鼓管结构2〜从而避免损伤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吸割完毕用湿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在鼻内镜引导下行电凝彻底止血。2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12个月,通过对患者睡眠吋打鼾、张口呼吸,鼻塞及听力情况等术前与术后的比较,进行主观疗效评估。治愈:睡眠吋打鼾、张口呼吸,鼻塞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提高25-30dB;好转:睡眠吋打鼾、

6、张口呼吸,鼻塞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提高20-25dB;无效:睡眠吋打鼾、张口呼吸,鼻塞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听力无提高;客观疗效评估包括:鼻咽X线侧位片、纤维鼻咽镜、声导抗、纯音测听、是否有鼻咽闭锁和狭窄。所有患者行鼻咽CT、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见鼻咽部光滑,未见腺样体残留,伴分泌性中耳炎者复查声导抗测试鼓室功能曲线均呈A型。术后疗效评估见表表1疗效统计表3讨论经口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法相比,具备如下优占•八、、•(1)术野清晰,切除彻底,不易残留,复发率大大降低;(2)操作准确,避免损

7、伤咽鼓管咽口、圆枕、周围软腭、咽壁,避免分泌性中耳炎及鼻咽狭窄的发生,极大的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3)术中在直视下,用双极电凝彻底止血,避免了纱条或后鼻孔纱球填塞止血及术后因出血可能引起的窒息;(4)不损伤鼻腔黏膜,不影响纤毛功能;(5)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该手术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操作轻巧,鼻内窥镜及切割吸引器进岀鼻腔、鼻咽部要仔细轻柔,避免损伤鼻腔粘膜致鼻腔粘连狭窄。特别在鼻咽部,切除腺样体忌过快过深,否则损伤颊咽筋膜导致大出血。我们觉得经口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视野清晰,明视下操作,手术范围精

8、确,切除彻底,不易发生并发症,患者症状消除、改善更加明显,是一•种准确、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卜行宽•耳鼻咽喉科查房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7.⑵胡雨田耳鼻咽喉科全书咽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1-242.[3]FraneoRAJr,RosenfeldRM,RaoM.Firstplace-residentclinicalscieneeaward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