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ID:28030092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_第1页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_第2页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_第3页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_第4页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摘要:指出了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气C02浓度超标,温室效应不断增强,为缓解此危害,研宄森林固碳能力已成为当今重点工作之一。杳阅了大量文献,阐述了森林碳储量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对森林碳储量的研宄进展,对人工林碳汇能力的研宄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温室效应;森林碳储量;人工林中图分类号:Q9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133031引言温室效应足因大气里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层透过捕捉辐射使不同部分地区的气温相对稳定的效应。对

2、环境、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都具冇严重的影响,威胁人类生存[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温室效放的基本特征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固定于植物体中或土壤中,缓解温室气体的累积[2]。目前,由于人工林的大力栽培,森林覆盖率都在不断增加,其碳循环是主要研宄领域。实践证明,人工林也具有极好的固碳能力,其在C02吸收和固定等力*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3]。2森林碳储量研究意义随着C02浓度增加导致气温的上升,森林碳储量的研宂意义越来越里要,己然成为国际研宄热点之一。森林是地球之肺,对气候调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3、用,是最为经济的吸碳器,利用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小、代价低及综合效益大的特点,能同时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行性。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储存碳量的主体,约储存10000亿t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由此可见,森林固碳作用非常明显,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累积。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对社会的贡献极为重要,但其发展过程具有漫长性及波折性。由于人类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大,天然林的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总量急剧下降已成为国际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随着1994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生效,《京都议定书》的

4、出台以及《波恩政治会议》的诞生,逐步推动了森林碳汇的地位。因此,研究森林碳储量有着重大意义,既能促进人类对森林作用的认识,提高人们对森林的保护作用,又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危害。3国内外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正因碳储量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森林生物量进行大量的研究。最旱的研究始于德国对几种森林的树枝落叶量和木材重量的测定[4]。20世纪50年代,日木、英国和前苏联均对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査[5]。之后的欧洲、美国、俄罗斯以及巴西等地均分别对本国森林碳平衡及其与全球碳循环之间的

5、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关植被碳储量的研究有较大突破;美国、俄罗斯以及加拿大对森林碳储量的研宄关注度极高[6]。国外对森林碳汇成木的研究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丹麦、英国、澳人利亚、加拿人和挪威等发达国家成立C02减排交易体系,促进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7]。荷兰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森林碳吸收基金会,其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阿根廷、俄罗斯、巴西、智利和墨西哥顺利开展CDM森林碳汇项目,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带来巨大利益。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碳汇项目工

6、作,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对森林碳储量的研宂也日益蓬勃。我国的研宂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研究热忱并不亚于国际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李文化等[8]建立了一些树种的相对生长方程,测定植被生物量和估算森林生物量。然而,此时森林碳储量并未受到重视,1958年的大练钢铁运动导致森林大面积减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有研宄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碳储量以及碳密度在20世纪70年代前呈现负增长[9]。王效科等[10]根据全国第3次森林资源的普查资料,计算了屮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为占全球的0.6%〜0.7%,指出了森林生

7、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在各森林类型间差异比较大,与我国人门密度的分配特征刚好相反,从东南往西北方向呈递增的趋势,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森林碳密度存在极大的干扰。此后,刘国华等[11]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研宂我国17年(1977〜1993年)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时发现森林含碳量呈递增趋势变化。因此可知,我国是一个森林碳储量大国,森林碳汇的潜在能力需大力挖掘。4人工林碳储量的研究进展4.1纯林碳储量的研宄由于对木头的需求,而原生态森林完全不能满足对人类的供给,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压力,于300多年前,人类已开始对森林进行培育。18世纪

8、,德国己火面积栽培针叶人工纯林。然而,大规模人工森林培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且以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为特点人工纯林为主,以期缓解对木材的需求。基于目前现状,对人工纯林碳储量的研究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人工纯林也具有较强碳汇能力。刘婷婷等[12]在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