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

ID:28040988

大小:62.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1.59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8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和别p票呤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结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意义。诊断标准:依据美国

2、风湿病协会1990年诊断标准[1]:①关节炎急性发作时间〉24小时;②24小时内关节炎症状迗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者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炎发作;⑦单侧跗骨关节炎发作;⑧疑似或者确诊为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通过影像学证实为痛风石;关节炎发作可全部缓解。患者只要符合上面11项中的其中6项或者6项以上就可确诊。方法: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每次3mg,2次/日;别嘌呤醇,每次100mg,3次/日,均为口服,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再给予适当的调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同时给予饮食控制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对

3、高尿酸血症进行有效控制,在饮食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控制食量,不可暴饮暴食;②尽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③所食用的食物应容易消化,不可食用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④禁止喝浓茶、咖啡及酒类;⑤不可进食海鲜类、内脏、豆腐等食物;⑥平时要大量饮水,加快尿酸排出。总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饮食要注意不可进食高脂肪、高嘌呤、高热量食物观察组按照患者临床表现和不同症候,给予辨证论治:①风湿热通痹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突然剧烈疼痛,在夜间容易痛醒,活动困难,或者关节红肿热痛,通常发生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治疗药方如下:忍冬藤、土茯苓、薏苡仁、毛冬青各

4、30g,黄柏、玄参、牛膝各15g,当归12g,防己、没药各10g,白芍20g,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等功效。②湿浊瘀痛痹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持续性疼痛,夜间病情更加严重,无法活动,反复发作,一般发生在痛风性关节慢性关节炎期。主要治疗药方如下:黄芪、薏苡仁、毛冬青、七叶莲各30g,苍术、当归各12g,川太、牛膝、白芍、威灵仙各15g,炮山甲10g,三七6g,诸药合用具有利湿泄浊、祛瘀通络等功效。③肾虚瘀浊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虽然得到缓解,但血尿酸还偏高,关节畸形、僵硬,腰痛尿少。主要治疗药方如下:熟地黄30g,山药、茯苓、杜仲、黄芪

5、各15g,泽泻、牡丹皮各10g,益母草、车前草各25g,诸药合用具有补肾壮腰、祛瘀通络等功效。④脾虚瘀浊型:主要病症为关节肿痛缓解后,血尿酸还偏高,关节僵硬,四肢乏力,主要治疗药方如下:黄芪、薏苡仁、土茯苓、川太、毛冬青各30g,防己、赤芍、蚕沙各15g,白术12g,炙甘草6g,诸药合用具有健脾泄浊、袪瘀通络等功效。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疗效进行分级:①治愈: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或者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或者基本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或者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有

6、一定的改善。③无效: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或者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和关节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或者病情更加严重[2]。临床总有效率=(总治愈例+总有效例)/100%。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计算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