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ID:28055257

大小:7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蓝山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8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木研宄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袞竭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釆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

2、将其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袞竭的辅助治疗方案推广应用。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程迁延难愈,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给患者木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医疗资源造成一定的负担。丙医临床多采用抗感染、止咳、、祛痰、氧疗等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者预后较差[1]。木研究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袞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木研究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86例慢性阻塞

3、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均有咳嗽咳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紫钳浮肿等症状。研宄对象剔除合并肺栓塞、气胸、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中枢祌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女性等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3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7岁〜76岁,平均年龄(58.84±11.35)岁;体重50kg〜82kg,平均体重(63.35±10.42)k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年〜12年,平均病程(6.37±1.78)年;本次急性发作诱因包括受寒20例、化学性烟雾刺激9例、呼吸道感染14例。实验组患

4、者43例,包括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8岁〜75岁,平均年龄(58.46±11.27)岁;体重51kg〜84kg,平均体重(63.54±10.22)k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年〜14年,平均病程(6.55±1.81)年;本次急性发作诱因包括受寒22例、化学性烟雾刺激8例、呼吸道感染1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发作诱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并给予无创

5、正压通气辅助呼吸,以改善呼吸衰竭。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治疗。基本方药组成包括黄芪30g、党参15g、姜半夏12g、南沙参10g、茯苓12g、陈皮6g、化橘红6g、厚朴12g、甘草6g。痰热壅肺型酌加瓜蒌、川W母、桔梗等;血瘀阻肺型酌加红花、当归、丹参等;痰浊郁闭型酌加黄芩、金银花、连翘等;肺肾气虚型酌加人参、五味子、蛤蚧等[2】。上药1剂/d,加水煎至400ml,分早晚2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汕腻、发物等[3】。1.3评价指标显效:治疗后咳嗽咳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紫绀浮肿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血氧分压上升至98%以上,可脱离呼吸机。有效

6、:治疗后咳嗽咳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紫紺浮肿等症状奋所好转,血氧分压上升至95%以上,可脱离呼吸机。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好转或恶化,不能脱离呼吸机,或死亡[4】。公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兑例数×100%。1.4数据处理将本研宄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总奋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2不良反疲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两组不

7、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具体数据见表2。2.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喘息和渐进性呼吸困难。当疾病进展至晚期吋每次急性发作均可能导致致命性呼吸衰竭。B前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方案是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胆碱能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发挥抗感染、平喘、化痰、抗炎等作用,并进行辅助通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急性症状[5】。中医学理论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纳于“肺胀”、“喘证”等范畴,缓解期邪伏则气静,急性发作期邪动则气奔上,烦闷欲绝。喘证早期与肺脾气虚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随着疾病进展

8、肺脾气虚加重而多为痰浊证。疾病晚期损及阴阳,导致瘀血停滞。临床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