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ID:28088195

大小:5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_第1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_第2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_第3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_第4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摘要]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环节之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提高讲师团队素质,规范公益团队,培育特色项目等层面着手,引命T笱令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路径;志愿服务[作者简介]郑瑞红,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太原工业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宄。[基金项目]太原工业学院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RY05。[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07-0

2、052-02一、志愿服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志愿服务以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利于提高国民认同。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提供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扶危济困、赛会服务等支持,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志愿服务旨在服务社会,利于凝聚共识。志愿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高尚的行为感染受助者和周围人,参与者、受助者和周围人均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获得心灵的成长,有利于促进社会群体的交流与融合,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志愿服务主体在个人,利于增强执行力。志愿服务以大学生志愿者自愿参与、躬身亲行的方式展开,在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规范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

3、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以来,己有4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在爱心救助、赛会服务、应急救援、海外支援等领域为社会提供超过8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而在这其中大学生是主力军。①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公益讲师团队建设薄弱尽管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群体自发组织、自愿参与的不回报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他人,奉献自己,从中体悟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真谛,但是在必要时刻迫切需要讲师团队的引导,目前的志愿服务组织几乎都没有齐备的讲师团队为他们答疑解惑。公益团队建设经费不足,有学校专项划拨经费,但是数额很少,难以满足团队日常开支,经费来源渠道有限,团队成员多数为学生,自我筹措资金

4、能力有限,获得社会赞助的机会也不多,而且外部资金来源不稳定。聘请讲师的费用高昂,对于普通团队来说无法承担,更不用说建设讲师团队。志愿服务是一种公益事业,带有多元激励机制,使陌生人之间互帮互助成为社会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公共精神,促使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但是没有老师的引导很可能会方向走偏。志愿服务是一种大学生普遍认可并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实践形式,大学生在支教、下乡等过程中都在以不同形式践行核心价值观。公益团队组织渙散志愿者团队是自发性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人员错综复杂,流动性比较大,不太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尽管制定了简易的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管理难度较大。志愿者

5、加入团队的动机不纯,有的为了入党评优被迫参与活动,有的仅凭一腔热情漫无目的的参与活动,容易出现中途退出的现象。团队负责人对服务理念、志愿精神的理解会对成员的价值观造成影响。团队的管理体制没有充分运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一些团队干部由于自身能力素质有限导致活动策划和实施效果不佳,团队成员失去兴趣而造成队伍流失。志愿活动能够引领大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状,解决现实问题,认识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增强主体参与意识和价值判断力,把价值导向遍布在日常生活中,孕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显然是主动积极的,而且是快乐的,这就找到了核心价值观同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

6、支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识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②志愿服务于无形中作用于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中国新生代志愿者,他们展现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令世界感叹,让中国骄傲。大学生通过不求回报的志愿服务将自己的时间、技能贡献给社会,在交往中感染他人,产生品牌效应,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但是,志愿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建立一个组织去管理团队,当前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集中统一管理,仍然为自发组织,不利于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自发的组织没有统

7、一的领导者,不利于在危机关头做出决策。活动内容薄弱形式单一我国的志愿服务精神内容十分丰富,然而,不少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流于表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挖掘力度不够。高校重视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忽视责任、奉献意识等志愿精神的培养,活动创造性不够,形式单一,档次低级,缺乏对成员的吸引力,服务的稳定性较差。志愿服务范围较小,尽管走出了校园,但尚未真正融入社会,不能全面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各团队之间相互模仿,活动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不能激发成员兴趣爱好。团队之间缺少交流,成员关系淡漠,团队协作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