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ID:28091794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_第1页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_第2页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_第3页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_第4页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施有效备课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发展的教学方式。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为本,强化目标引导,关注学生需要,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的动态过程,主动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预见学生活动,备学习方式的选择,备师生问题的生成。只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探索有效备课的路径一、钻研全套教材,形成数学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分析教材,明确目标,形成自己完整的认识叫用教材,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认识,

2、叫教教材。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即教师的学科知识底蕴。它不仅包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各单元、各年段知识点及其联系的,而且包括以学科发展、学科应用为基础的学科思想的把握。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具体的,无论是概念、法则、性质、定律、公式,还是基本的数量关系。知识点之间又常常是有联系的,如同一环扣一环的锁链,通常称为"知识链"。对于具体的知识,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传授应用。对于知识点与知识链,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使所学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系统,也就是形成"网"。教师人手一份小学六个年级的全套教材,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链形成有效知识网,而

3、且有助于教师明晰和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明确知识和道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教学主题的内在相关,根据知识背后的学科思考、知识点,确定教"眼"。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把握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实现教材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教材是静态固定的,而学生个体是动态多样的,一本死的教材,要应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必须加以改造、加工、提炼、活用,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显然,实现有效备课就必须在教材与学情双方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首先要摸准学生,掌握学生现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有效备课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

4、里,摸清学生的兴奋点和知识状态。其次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准新知的切入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最后要活化教材,使静态教材动态化、趣味化、人性化。新课程提倡"用教利教",而不是教教材。说穿了就是要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改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三、创设有

5、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将学习活动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数学情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数学情境,还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区便民店"的情境,通过让学生经历便民店货物的动手摆放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到了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又如角色表演:选9位学生分别扮演3个家庭成员,让"家庭成员"按其他学生所说的分类方法(按家庭、按

6、男女、按年龄、按高矮、按衣服颜色、按头发长短、按穿裤子裙子的不同等)进行组合分类,赢得了阵阵欢快的笑声。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学习和领悟分类的方法和要领。四、重视学法指导,优化课堂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法与学法同步优化,教师把指导学生的学法放在重要位置。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却未必做得好,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的方法,明确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使他们能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问题,学会学习的方法,促进思考,引发思考,发展思维。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在学生对24X12独立思考后,分

7、组交流,呈现如下算法:(1)加法:24+24+24+……(12个24连加);⑵连乘:24X3X4,24X2X6,12X3X8……⑶乘法分配率的应用:24X10+24X2教师A: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B: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学生评价,一致认为三种算法都合理,但第一种方法太麻烦,其他两种各有优势.然后教师又将例题改为26X13,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学生选择了第三种算法,教师因势利导引入了乘法竖式……案例中,当学生出现多种算法时,教师A并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算法,帮助学生实现新知构建。这种重过

8、程、轻结论的教学,使学生对问题悬而未决,最终降低了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