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

ID:28118207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完成人物对话,深入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小夜莺美好的形象。3、引导学生通过圈划相关语句,把握人物性格,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4、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1.通过圈划表现“小夜莺”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语句来理解课文。2.课题“夜莺之歌”的含义。关键:抓住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引言、激趣。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请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放课件录音)是的,在

2、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叮咚,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夜莺婉转的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夜莺之歌》(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小夜莺)(板书)题目中的“歌”你怎样理解?生:说,师板书(1)歌声(2)歌颂、赞美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想一想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生说句子,师随之课件出示句子(板书)(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引诱敌人)(2)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麻痹敌人)(3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4)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巧送情报)(5)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继续诱敌)师针对板书总结:小夜莺用他的歌声引诱敌人、麻痹敌人、巧送情报,由于小夜莺的功劳,师的游击队员全歼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课件出示战后村庄照片)师:这是一张德军袭击村庄后的图片,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看了这幅图,你想说写什么?生:(敌人的可恶、残忍)师:是的,小夜莺也是怀着对敌人的憎恶之情,来出色的完成任务的。三、细读文章、品味文章,把握人物性格师:下面我们来细细的品味文章,看看小夜莺是怎样用歌声一步不迷惑敌人的

4、?我们首先来看“引诱敌人”这一部分,自由朗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夜莺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生:(从2、3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理解:本来是寂静的村庄,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传来嘹亮的夜莺的歌声,而且停一会儿,响一会儿,必然引起敌人的注意。更何况是迷路的鬼子呢,急需找到人,所以很容易让敌人注意到他。师:嗯,你理解得真好,敌人到底上钩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上钩了,从“士兵和中尉注意听着,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可以看出敌人在寻找声音。(1)从“注意听着”说明夜莺的歌声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了,他们听到了。(2)从“

5、看看、又望望”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他们在寻找声音的来源。(3)从“突然发现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边……”可以看出他们找到了小夜莺。师:这也是小夜莺的目的——有意让敌人发现。敌人寻着歌声看到了什么?生说师打出课件:(有个孩子坐在河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在削什么。)师:这是对小夜莺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师: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描写,小夜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可爱的机灵的,灵巧的、顽皮的勇敢的(师适时提问引导:你还读出了勇敢,你怎么读出来的?)师:你喜欢这个可爱的、机灵的、顽皮有勇敢的小夜莺吗?请你带着喜爱之情读一读。生:(1)

6、自由读(2)指名读师:这个可爱、机灵、顽皮又勇敢的小夜莺展现在我们眼前,坐在河边吹哨子的小夜莺此时在想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自由读这段对话,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动笔勾一勾,画一画,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做上批注。生自由读文、勾画。指名回答生1:我觉得这句对话很精彩。“谁教你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还会学杜鹃叫呢”理解:这句对话,小夜莺即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生2:“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理解:故

7、意曲解,也是在麻痹敌人,让敌人真的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而已。生3:“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理解: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体现小夜莺对敌人的憎恨之情。生4:“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理解:让德军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