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ID:28139670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在腋臭微创治疗中的应用郑锦标张烨峰(通讯作者)袁巍巍(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518172)【摘要】目的:探讨以18号硬膜外穿刺针持续负压抽吸治疗腋臭术后,腋窝皮下放置多管多孔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腋臭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双侧腋臭患者,随机分成负压吸引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均使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负压抽吸装置[1】微创吸刮腋窝汗腺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均达到95%,有效率100%,均无感染及皮肤坏死,负压吸引组未出现皮下积液,出现皮肤水疱3例(3%>;对照组出现皮下和液7例(

2、11.66%),皮肤水疱11例(18.33%),负压吸引组山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吸引组平均的愈合时间为5.1±0.4天,少于对照组的7.3±2.5天(P<0.05)。结论:18号硬膜外穿刺针负压抽吸装置微创治疗腋臭效果良好,术后皮下放置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可减少并发症,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皮肤成活质量。【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腋臭微创【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171-02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是治疗腋臭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腋窝解剖结构的特殊

3、性,各种手术方式常存在皮下积液或积血、皮肤血运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2],在自2001年以来我科采用18号硬膜穿刺针持续负压抽吸治疗腋臭,效果确切[1],术后同样也发生皮下积液、皮肤水疱等并发症,为此,近2年我科在术后患者腋窝皮下放置多管多孔持续负压吸引,预防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男49例,女71例,年龄14〜56岁。均初次治疗的重度腋臭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筛选重度腋臭方法[3]:由2名医生逐渐靠近至闻到气味后判断,30〜50cm可闻到气味为重度。二、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常规化验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术前

4、1天洗浴,无需剃除腋毛,腋毛多者适当剪短。术前用美兰标记抽吸区(达腋毛边缘外1.5cm)。2手术操作:使用0.25%利多卡因加1:25万肾上腺素的麻醉液120ml,在超过腋毛区1.5cm的范围内,采用皮下肿胀法麻醉。视腋毛分布范围的大小,用10号针头在术区边缘穿刺3个抽吸孔,以18号硬膜外穿刺针紧贴皮下,针侧孔在上、下、左、右4个方向,行隧道式抽吸,可看到冇汗腺、脂肪及浅红色麻醉药液被吸出到引流瓶内。抽吸吋,保持连续负压,负压值在0.07〜0.09MPa。手术在腋毛区外1.5cm的范围内,抽吸吋要均匀,每侧抽吸约15-20min。完成手术指征:无明显内

5、容物吸出,皮肤均匀变薄,捏起皮肤可及细腻磨砂感,无皮下颗粒感。负压吸引组:选用3根直径0.2cm—次性硅胶管(无菌输液管),每根管修剪4个侧孔(根据腋窝面积大小而定),经抽吸孔置于皮下,各管另一端用纱布包裹成一束,套入胶管,并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压力控制在0.02〜0.06MPa之间[1】,将凡士林汕纱及双层棉垫覆盖术区,以3-4条的宽胶布黏贴固定;对照组:按相同手术方法处理后抽吸孔放置一橡胶引流条,包扎同负压吸引组。术后负压吸引组患者持续吸引24小时并留院观察,24小时后两组均拔除引流管(条),3天后复诊检查腋窝创面,视愈合情况增加包扎时间。术后患者不

6、需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月〜18个月。三、观察指标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出汗后距腋部20cm内无异味.腋汗明显减少;显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无臭味,腋汗明显减少,患者恢复正常社交工作;有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臭味明显减轻,腋汗减少,不妨碍患者恢复正常社交工作;无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臭味无好转,腋汗无明显减少,妨碍患者正常社交工作。术后并发症观察:1、皮下积液:腋窝皮下隆起,范围超过lcm×lcm,波动感,可抽出血性液体;2、水疱表皮泡状突起,内容物为渗出液;3、皮肤坏死:皮肤出现溃疡、颜色变黑、干枯;4、感染:术区红肿热痛,黄色

7、分泌物。愈合吋间:自手术当天算起,创面红润、完全上皮化,无活动受限及疼痛。四、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一次性治愈有116例,4例显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负压吸引组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其他两组减少,P<0.05(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组平均的愈合吋间为5.1±0.4天,对照组贝U为7.3±2.5天;负压吸引组较对照组愈合吋间短,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

8、发症(n)及愈合吋间(d)的比较注:并发症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的愈合吋间采用t检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