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ID:28177170

大小:6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_第1页
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_第2页
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_第3页
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疗性周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余美文1周丽群1凌云巧1李穗晖2(通讯作者)(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405)【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236-02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化疗给药方式多样,如:口服给药、动脉灌注、静脉给药、术后腹腔置管灌注给药及温热灌注化疗等等,其中以静脉给药方式最为常见。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肿瘤患者长期静脉给药,血管通透性增加,均可引起周围血管静脉炎。而化疗性周围静脉炎常给病

2、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增加了护理人员穿刺的难度,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及纠纷。有文献报道[1],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20%〜35%。2009年10月开始我们采取积极护理干预预防及处理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需要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行210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17.1%。2009年11月始,对将进行化疗之肿瘤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干预,规范静脉炎出现后护理操作规程,患者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肿瘤化疗患者278例,静脉炎发生率7.2%,无肢体坏死发生。静脉炎

3、发生率明显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2护理干预对化疗性静脉炎预防2.1认真宣教工作:在化疗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之了解化疗的作用、方法、重要性。化疗前向患者讲解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症状、预后、保护血管的重要意义及化疗药物外渗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及对静脉炎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2仔细评估血管情况:在化疗前请资深护师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血管的走行及弹性等,化疗选择弹性好、直、血管内径较粗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注射部位应每次更换,由远端至近端,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冇计划地选择血管。因肿瘤患者病程长,反复静脉穿刺,可提倡使用静脉留置

4、针。对血管条件差、配合不佳者,建议以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PICC置管等处理。2.3指导患者运动:按摩四肢、理疗,温水或中药熏洗四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血管的弹性,保护局部血管。2.4对化疗全面掌握:全面了解化疗选用的药物,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的疗程,积极进行医护沟通对话,也与病人建立好沟通。特别是输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化疗药物吋,应选择大静脉或中心静脉,速度不可太快,密切监控。2.5规范静脉穿刺操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动作准、轻、快,以无刺激性药物或生理盐水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化疗药物。使用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以葡萄糖或

5、生理盐水(按具体化疗药物溶媒要求定)进行冲管,避免残留液对血管的刺激。2.6加强巡视:化疗前若患者出现静滴速度缓慢、局部疼痛等情况,需及吋调整穿刺针或必要吋更换血管,及吋处理。化疗期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对肿胀、疼痛、感觉异常等情况准确记录,及吋处理。2.7指导预防及处理静脉炎方法: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前准备马铃薯,将马铃薯切成片状(2〜4mm厚)外敷于穿刺部位近心端,每小时更换,以预防静脉炎。3护理干预对化疗静脉炎的处理如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或药液外漏时,根据化疗静脉反应分级标准评定[2]:0级,无疼痛;I级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II级为轻度肿胀

6、、灼热,中度疼痛;III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IV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超过lcm,影响肢体功能。将I级以上静脉反应评为静脉炎,对静脉炎进行描述、分级、记录、报告,并根据静脉炎分级采取以下治疗护理措施。3.1I〜II级反应:局部用50%MgSO4持续性湿敷,外涂喜疗妥软膏,棉签轻轻按摩3〜5min,每天涂抹4〜6次,以本院院内制剂加味双柏散外敷3-4小吋,每日2次,直至疼痛、红肿消失。3.2III〜IV级处理方法同前,并根据范围人小加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200mg加利多卡因1〜2ml,生理盐水2〜5ml做局部封闭,若

7、有水疱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干后,用0.75%碘酊消毒,外涂喜疗妥软膏,每日无菌换药,以无菌纱块覆盖,必要时配合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每日配以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处理至水疱/局部伤口愈合,无疼痛、红肿。4结果采用了许多积极有效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相关护理措施后,我区静脉炎的发生率由17.1%下降到7.2%,无肢体坏死发生。5讨论静脉炎常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及细菌性静脉炎。肿瘤患者出现化疗性静脉炎与化疗药物的强酸、强碱或高渗性刺激性相关;也与苏需反复治疗,疗程长,反复静脉穿刺损伤,护理操作处理措施等密切相关;此外,肿瘤

8、患者自身继发性高凝状态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