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

ID:28262192

大小:32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9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_第1页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_第2页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_第3页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_第4页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高考背诵资料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课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要求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4.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6.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知识框架难点补充【专题线索】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形成: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确立:汉代儒学创立:北宋五子(二程)发展:宋明理学成熟:南宋朱熹发展:

2、陆王心学批判:明清活跃【考点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道家:①老子:“道”是世界的本源,是永恒不变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提出“小国寡民”的主张,认为实物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有《道德经》;②庄子:“道”孔子著作《诗经》、《礼》、《易》、《春秋》、《书》、《乐》。董仲舒在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思想后,形成了新儒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格物致知”是掌握-页脚---无所不在,没有界限和差别,万物也没有界限和差别,

3、提出“齐物”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儒家:●孔子:①核心思想—“仁”、“礼”。②政治:为政以德,德治;③教育:兴私学,“有教无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④人性:性相近。●孟子:①政治—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②人性—人性本善。●荀子:①政治—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舟水之喻”;②自然规律—“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③人性—性本恶,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墨家:墨子—主旨“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

4、、非乐。●法家:韩非子—将“法”、“术”、“势”三者融为一体,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思想系统化,①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遵循客观规律。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思想文化的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础,法家变革的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因而,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

5、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汉代儒学的发展1.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①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②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开拓大一统事业;③儒家学说经过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影响: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②结束了各学术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自由竞争的局面,禁锢了人民的思想;③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

6、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太学的建立:①汉武帝建立太学,儒家经典成为太学的主要教材(比如五经);②影响:它是儒的学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三、宋明理学1.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1)“二程”:北宋时期的代表程颐、程颢。主张:确立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的方法论。明末清初三维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相同之处:政治—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工商皆本文化—主张经书之用。-页脚---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天

7、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2)朱熹: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气论(理气关系说):,理比气更根本本,理先与气,气具有能感动性;修养论:强的调做学问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3)陆九渊: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4)王阳明:明朝,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就

8、是良知;倡导“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李贽(明朝后期):主张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