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

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

ID:28282891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_第1页
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_第2页
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_第3页
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李向荣(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张家港215621)【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54-02【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性,而且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细菌的耐药成为感染性疾病中治疗的难题,常因此而导致疗程的延长、费用的增加以及死亡率的升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木院实际工作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关键词】抗菌药抗药性细菌治疗应用近年来,抗菌药

2、物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疗效显著的新品种,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1细菌耐药性的产牛1.1细菌耐药性产牛的分子遗传学基础(1)细菌在某一核昔酸碱基对中发牛了点突变,引起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变化,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通过转座子或插入顺序,细菌DNA的一大片全部重排,包括插入、倒位、复制、中间缺失或细菌染色体DNA的大段序列从原有部位转座至另一部位,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牛。(3)通过质粒或噬菌体所携带的外来DNA片

3、段,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1.2突变耐药性突变耐药性即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牛系细菌经理化因素而诱发,也可为遗传基因DNA自发突变的结果。细菌产牛这种耐药性的发牛率很低,由突变产生的耐药性,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类似的药物耐药,且较稳定,其产牛和消失(即回复突变)与药物无关。由突变产牛的耐药菌的牛长和细胞分裂变慢,竞争力也变弱。因此,突变造成的耐药菌在自然界的耐药菌中仅居次要地位。1.3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质粒是一种染色体外的DNA,耐药质粒广泛存在于所有致病菌中。因此,通过耐药质粒传递的耐药性在自然界发生的细菌耐药现象中最多见,也最重要。耐

4、药质粒在微生物间的转移方式有:①转化。②转导。③接合。④易位或转座。1.4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活性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①&bet可内酰胺酶。②氯酶素乙酰转移酶。③氨基糖井类钝化酶。(2)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由于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致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而发挥抗菌作用。细菌可改变细胞壁的孔蛋白通道,使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和氨基糖甘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细菌还可合成新的蛋白插入细胞膜即产生新的膜转运系统,对抗菌药物产生外排作用,近年来发现

5、了许多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与其多重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系统或外排泵,促使抗菌药物快速从菌体排出,从而导致细菌的耐药性。(3)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通过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来降低药物和细胞靶位的亲和力,引起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4)其他细菌代谢状态的改变、营养缺陷和外界环境的改变都可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细菌还可增加抗菌药物拮抗物的产量而耐药。2细菌耐药性的防治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流行病学发现,感染发生的一些重点区域往往有同种细菌交叉感染,而且大多为耐药菌,即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皆有耐药的菌株。这是由于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缺乏针对性造成的。因此

6、在使用抗菌药物吋,特别是针对流行病用药时,首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预防用药,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再者,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这是临床合理选择药物的重要环节;最后,要正确的联合用药和顺序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检验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是促进这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的必要措施和手段。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有条件吋应予隔离。对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与病人接触较多的医生、护士和护工等,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必要吋应暂吋调离病房

7、或接触病人的岗位,以免传播医院内感染。2.3加强药政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供应,控制新抗菌药物的审批标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质量监督,必要吋对某些药物控制使用。细菌耐药性产生后,并非永久稳固,有的抗菌药物在停用一段吋期后敏感性又可能逐渐恢复(如细菌对庆人霉素的耐药性等)。因此,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有计划地将抗微生物药物分期、分批地交替使用,可能对于防止或减少细菌耐药性有一定作用。2.4寻找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抗菌药物结构的关系,寻找和研制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菌有活性的新抗菌药;针对某些主要因细菌灭活

8、酶而失效的抗菌药物,寻找适当的酶抑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保护药物不受灭活酶的破坏而保存其抗菌活性。此外,进行质粒消除剂或防止耐药质粒进行结合转移的药物研究,以消除耐药性和防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