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西铭解析

张载西铭解析

ID:28294295

大小: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张载西铭解析_第1页
张载西铭解析_第2页
张载西铭解析_第3页
张载西铭解析_第4页
张载西铭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载西铭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载《西铭》解析[摘要]:《西铭》是张载为开示学者而作的一篇哲学论纲,在张载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历代学者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评述极多,然而理解不一,聚讼不已。结合张载基本思想,分疏辨析各派观点,正确把握《西铭》本旨,对于确定《西铭》的理论价值以及认清张载哲学的基本架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西铭》民胞物与性帅天地天人合一张载,字子厚,宋凤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因他讲学关中,其学说被称为关学。史称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宋史·张载

2、传》,《张载集》第386页),他的思想深邃广博,开创了宋明理学思潮中的“气”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西铭》为张载《正蒙·乾称篇》开始的一段文字,全文不过三百余言,然“其立言之奥”、“其立义之精”,可谓“横渠文之粹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第313页,程颐语转引自《张子语录·后录上》,《张载集》第336页)。是以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二程以后的理学家,甚至反理学的哲学家,几乎无不推崇备至,辙取以教门人。然各家各派对《西铭》理解不一,并由此引发无数纷争,千载以来,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实为学术史

3、上一大奇观。本文拟对数家主要学派对于《西铭》的解读,作一些粗浅的分疏和辨析,以期在辨明诸说的基础上把握《西铭》本旨,穷究张子真意。一、《西铭》缘起《西铭》本是一篇独立著作,据张岱年先生考证,《西铭》的写成,当在《易说》之后,《正蒙》之前,后来张载弟子苏日丙-..、范育在编辑《正蒙》一书时将《西铭》置于第十七篇《乾称》之首。而在《正蒙》书中并没有“西铭”这一说法。“此篇张子书于西牖示学者,题曰《订顽》;伊川程子以启争为疑,改曰《西铭》”(《张子正蒙注》第313页)。可见,张载有订顽之称,程颐改称西铭。

4、作为《正蒙》的最后一篇,《西铭》与《正蒙》不仅书名意蕴毫无二致,而且理学旨趣也一脉相承。明刘玑《正盟会稿序》云:“《易》有‘蒙以养正’之文,故张子取之以名书,篇内《东铭》、《西铭》初曰《砭愚》、《订顽》,皆《正蒙》之谓也”(《张载集》第406页)。这就是说,“砭愚”、“订顽”与“正蒙”含义相同,皆取《易·彖传》“蒙以养正,圣功也”之意,其旨都是要求学子初学之始,必从修养儒家“正学”入门,以修正佛道“异学”所造成的蒙昧、愚顽状态。《西铭》是张载专为开示学者而作,并特意书之于横渠学堂西窗之上,可见他对这

5、篇文章是极为欣赏的。张载死后,《西铭》立即引起二程及其弟子们的极大关注,此后,各派相互发明,究诘不已,产生了张子难以预料的理学效应。二程对《西铭》评价极高,程颢说:“《西铭》某得此意,只是须他子厚有如此笔力,他人无缘做得。孟子以后未有人及此。”程颐则说:“《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二程集》第39页)。二程如此推崇《西铭》,引起程门弟子的强烈反响。程门高足杨时读过《西铭》后,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西铭》言体而不及用,恐怕会发生类似墨子“兼爱”的流弊,

6、并为此与程颐往还致书讨论。程颐针对杨时提出的两点,明确加以反驳,他说:“《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且谓言体而不及用,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伊川先生文五、答杨时论西铭书》,《二程集》第609页)程颐于此即反对以墨子“兼爱”说解《西铭》,而以自己的“理一分殊”说释之,这是历代各家论《西铭》之旨中最为权威的一种说法。朱熹亦极赞同以“理一分殊”-..解《西铭》,并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他认为:“《西铭》自首至末,皆是理一而分殊。乾父坤母,固是一理,分而言之,便

7、见乾坤自乾坤,父母自父母”,“不可弃自家父母,却把乾坤做自家父母看”。而“龟山疑其兼爱,想亦未深晓《西铭》之意”(《朱子语类》卷第九十八《张子之书一》,第2523页)。朱子在《西铭论》中对“理一分殊”解释道:“以乾为父,以坤为母,有生之类,无物不然,”这就是“理一”;而“人物之生,血脉之属,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就是“分殊”(转引自《张载集》第410页)。朱子始终强调宇宙是“理一本”,同时又存在“分殊”,这既坚持了程朱理学的基本立场,又有效反驳破除了杨时的疑惑。至于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张载思想实际,程

8、朱理学家就不考虑了。张岱年先生指出,“理一分殊”本来不是张载的思想。张载说:“道得不同,理得之异。”可见他所谓的理本就是分殊的。假如用张载自己的范畴来讲,应该说“道一分殊”或“性一分殊”,而不应该说“理一分殊”。在程颐的学说中,性就是理;在张载的学说中,性与理是有区别的(详见《张岱年文集》卷四第168至169页)。因此,程朱其实是用他们自己的观念来对《西铭》进行解释,从而使《西铭》符合他们自己的理论需要,这种“以我解张”的做法不可能揭示《西铭》本旨。不仅程朱理学家推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