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

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

ID:4180440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2

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_第1页
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_第2页
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_第3页
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张载《西铭》中的伦理思想张载,字子厚,号曰横渠先生,为北宋理学创始人么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颖,程颐并为“北宋五子”。其学说远承洙泗正统,近辟佛道异学,以易为山发点,在其“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给“秦弊于今未息肩”的时人提供了一条达到孔颜乐处切实可行的途径,世称“关学”。吕思勉先生在《理学纲要》中赞之云“理学家中,规模阔大,制行坚卓,实无如张子者”。(P61)张载一生著作颇丰,有《张子正蒙》《经学理窟》《横渠易说》数种,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能集中体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想的,则非《西铭》

2、莫属。《西铭》被张载编入《正蒙》第十七篇《乾称》之首,初名《订顽》,与原名《贬愚》的《东铭》同为张载晚年教育警示弟子所作,它扼要的论述了人与宇宙、人与他人的关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价值,人生的理想以及实现他的方法与途径,乃是张载人学理论体系的总纲。《西铭》全文虽仅二百五十三字,但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反响,对关学乃至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二程朱熹到王廷相王夫之,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大都对《西铭》作出了高度评价。如小程说:“《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陈亮作《西铭说》一文,开篇便引述伊川

3、《答杨时论西铭书》的大部分文字来强调张载此文的重要性,更认为“西铭之书,先生之言,昭如日星”,王夫之则夸赞道《西铭》“辟佛老之邪迷,挽人心之横流,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张子正蒙注》第315页)。二程甚至专以《西铭》开示门人,据《宋元学案》载,神宗元丰己未(1079年),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兄弟三人东入洛阳,师事二程,二程便以《西铭》开示其学。而元丰初年,建州游酢、蔡州谢良佐,南剑州杨时等先后入太学师事二程时,二程同样以《西铭》开示。虽然我国现代的一些哲学史家若任继愈侯外庐等人对《西铭》稍有皆议,但这还是难以动摇它在理学发展过程屮的巨大影响力。宋儒言天理必言

4、人事,“言天理不能用诸人事,是为虚无,是为异学;言人事而不本之于天理,是为粗浅,是为俗学”。而《西铭》很典型的体现出了天理与人事相结合的理学思路。前言天理,后推及人事,英伦理思想则属于人事屮颇为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张载在《正蒙•诚明篇》中说:“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诚。仁人孝子所以事天诚身,不过不已于仁孝而已。”这里面所讲的“仁”与“孝”则成为了他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这种仁与孝相结合的伦理思想“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超社会,超道德的意义”。(人民出版社,1998,P1748)《西铭》之仁宋明理学家主

5、张,宇宙Z间,皆有不易Z法则,人为宇宙Z—体,自然也有有其遵循的原则。如果不能明天理,人就很难知道如何口处。如果人能知道如何自处,那么天理也就随之不彰自明了。如孟子所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因此,如欲知其人事,必先明其天理。张载在《西铭》中的强调的“仁”则与其宇宙本体论息息相关。张载认为天地万物的原质唯有一“气”,气的聚散流转形成了纷繁多变的世界。如其言道,“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Z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己者,立天地之大义”。张载用太虚二字概括了宇宙的本体起源,而后又从人与物共同具有的太虚本

6、性出发,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规定为人性的两大内涵。天地之性为绝对的善,气质之性只是由于受后天“攻取之欲”“计度之私”的拖累才分善恶。天地万物既为一体,本性又纯然皆善,张载遂把其道归结于仁。“性者,万物一原,非有我所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性,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天地之性在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及规定为仁、义、礼、智、信,而其核心便是仁。《西铭》中要求人们做到“不愧屋漏”“存心养性”,“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更将“仁”的要求具体化生活化了。张载同时也强调这

7、种“仁”并非道德意义上的义务,也非法律意义上的强制,他更希望人们通过“无意为善”而达到“仁”。传统儒家以性善论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思想基础,张载提出的“无意为善,性之也,由之也”的逻辑前提同样也是性善论。这里的“无意为善”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善”即“仁”的原由,它来自人的道徳本性,就是上文提到的纯然皆善的“天地之性”。二是为善这种行为带有自由的意味,如《中庸》所言“率性之谓道”,顺应上天赋予的善的本性去为善,体现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因此,张载所说的“仁”很大程度上弘扬了人的主体性,拒绝人们出于某种私利而有意为之,它让人们完全超越功名利禄的牵绊,自觉

8、地消除气质之累而返归到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