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

ID:28298672

大小:65.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_第1页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_第2页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_第3页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_第4页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连续平压的中国创新》                                       俞敏    摘要:作者以连续压机中国制造亲历者视角,分析了连续压机中国制造起步晚的原因;从欧洲专利失效、热压板材料和组线主机国产化、控制元器件采购渠道、加工手段提高等方面介绍中国连续压机诞生的背景;从创新的切入点、创新的思路、连续平压机经济产能等多方面阐述连续压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连续压机;中国制造;创新与实践 笔者在本文中所述的连续压机,包括连续平压机、连续辊压机和连续挤压机。1995年

2、,笔者曾到德国辛北尔康普(Siempelkamp)公司的工厂参观,目睹了他们连续平压机的热压板加工;1997年,拜读了欧阳琳先生在《木材工业》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连续平压机工作原理和结构介绍的文章,是对连续平压机的理论启蒙,并作了大量笔记;后来学习了山特维克(SANDVIK)公司编制的有关连续压机介绍的小册子,对世界连续压机的发展过程和各公司连续压机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2002年,参观湖北石首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引进迪芬巴赫(Dieffenbacher)公司的8'连续平压机,并从大量的进口连续平压线

3、的安装图纸中,对其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后来陆续参观了数条进口线和国产线,其中包括邵武人造板厂的连续平压线和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称上海板机)在波兰的8'连续平压生产线。2003年,上海捷成白鹤木工机械有限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做了连续平压机机架的有限元分析。对于连续辊压的初始认识,主要来自于河北冀县人造板厂(冀州市华林板业有限公司前身)进口的德国比松(Bison)公司的连续辊压线;笔者曾经到连续辊压机的第一用户德国门德(Mende)公司,参观了比松公司制造的刨花板连续辊压生产线;在与德国比诺斯

4、(Binos)公司形成技术合作关系过程中,与其技术主管库斯曼(Kusman)先生多次交流,增加了对门德线的理解;后来参观了德国的一个专业为连续平压和连续辊压制造辊筒的工厂;在与意大利意玛(IMAL)、帕尔(PAL)公司的合作、合资过程中,参加了多次技术交流,增进了对连续压机的理解;在上海板机工作期间,笔者是连续平压机列入开发计划的积极鼓吹者;笔者七八年来,亲历了近20条连续辊压线和4条连续平压线的制造过程。对于连续挤压机的了解,要追溯到1986年笔者在上海人造板厂专业实习的时候,那时候该工厂有一条挤

5、压法刨花板生产线。欧洲是连续平压机、连续辊压机和连续挤压机的发源地。当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企业(以下称“中国企业”)开始研究制造连续辊压机和连续平压机时,已比欧洲晚了33~29年。目前,中国企业现在的连续压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已接近欧洲的水准,有的只是一些局部的细微的差别了,只要中国企业心无旁骛,假以时日,连续压机的中国创造和超越定将水到渠成。部分中国企业已深得连续压机的制造精髓,在满足国内客户要求的同时,在中国制造的连续压机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开始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1中国连续压机起步晚的

6、原因中国企业研制的连续辊压机问世时间,比联邦德国比松(Bison)公司晚了大约33年;中国企业研制的连续平压机,比联邦德国库斯特(Küesters)公司的连续平压机晚了29年,比如今市场主流机型的连续平压机晚了22~16年。造成中国企业与欧洲企业在连续压机上的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1知识产权的制约欧洲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连续压机问世后,相关的新技术新结构大多被申请了专利。中国企业要进入连续平压机的设计和制造领域,有许多专利绕不开。 1.2国产材料的制约在很长的时间里,连续压机,特别是连续平压机,上

7、的热压板、油缸密封圈、隔温耐压板等部件,国产材料无法满足其性能的要求。中国钢铁企业能够提供连续平压机需要的热压板材料,也是近几年的事。如果没有热压板材料的国产化突破,中国连续平压机的问世,可能还要被推迟数年。中国企业曾试图从国外进口连续平压机的热压板材料,由于国外的相关钢厂已得到欧洲人造板机械制造企业的“关照”,他们不向中国出售热压板材料。国外竞争对手的封锁制约了我国连续压机的研制。1.3控制技术与元器件的制约中国的电气、液压控制技术的水平与欧洲同行相比,在寿命、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大部分

8、的电气、液压元件都需要进口,早些年的供应渠道根本不能与今天相比。1.4信心不足欧洲企业从技术上封锁中国企业,以测绘为主要技术进步手段的中国企业,一方面缺乏主动创新机制;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企业存在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延缓中国连续压机研制的进程。2中国连续压机诞生的背景短短三五年的时间,中国有4家企业进入连续平压机的制造行列并为市场提供了设备;至少有4家企业进入连续辊压机的制造行列;连续挤压机也实现了国产化。中国企业研制连续压机获得成功是其积极创新的结果,同时与其外部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