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ID:28312510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_第1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_第2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_第3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_第4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詹树芬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摘要】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牛学习方式,要求“注重培养学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牛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改革任务,木文从创设情境,用活教材;放手实验,引导归纳;练习设计有层次,注重实效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究,取得了一些实效。【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123-0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

2、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理念必须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新课标改革着力于学牛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学?学什么?本人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究,反思,木人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及社会牛活中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这有利于学牛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习方式的改变,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一、创设情境,用活教材。教学过程是学牛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

3、牛的发展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楚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观察、思考、猜测、推理,解决矛盾。把外在的数学知识变为自我财富。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教学内容中,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书中是通过例举2的倍数的方法来考察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我认为它不能很好的反映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现。教学吋我抓住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核心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请学生举出能被2整除的数和不能被2整除的数,教师按影剧院单号、双号的排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板书的诱发,学生总结出了被2整除的

4、数的特征,同吋也获得了奇数、偶数的概念。“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吋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列夫·托尔斯泰),所以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结论的教学。二、放手实验,引导归纳。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多动手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进思维发展。1.放手实验以前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为了节约时间,只是教师做实验,让学生看,然后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和质疑的过程。造成部分学生只会死记公式,部分学生误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吋,我采取了放手

5、实验的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验吋,发给每组学生(四人一组)实验材料:四个三角形。要求学生任意取岀两个三角形,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实验后得出:只有编号①和②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余均不能。2.质疑探究为什么只有编号①和②这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比较四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形状和人小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得出,编号①和②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即等底等高,形状也相同;编号③与①和②等底等高,但形状不同;编号④与①和②形状相同,但不是等底等高。1.引导归纳启发式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

6、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谁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写岀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质疑探究,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总之,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新I口知识的联系,注意在新I口知识的连结点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三、练习设计有层次,注重实效。教学中的练习,一方面是通过解数学题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

7、通过解数学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在设计练习题吋,要突岀思维训练。力求做到内容多系列,方式多变换,安排多层次,形式多样化。1.内容多系列学生学习数学,往往要经历一个纵向归纳演绎、横向类比、逆向转换的学习过程,练习内容多系列就是从知识之间不同方向的联系,设计题组展开以“训练为主线”的学习过程,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的选择就有所不同。如,课前练习主要是为学习新知识服务的,选择设计练习吋内容上要注意与新知识的密切联系。课后练习主要是为巩固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