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

ID:28328971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_第1页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_第2页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_第3页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_第4页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分析张靖(安达市医院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愈6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63.33%o结论:立即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根据药物性质给予相应解毒剂,服用利胆治疗。【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08-02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引

2、起的肝脏损害。以往没有肝病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牛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为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象、肝功能实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等作出综合诊断[1]。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6±5.5岁。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药11例,抗肿瘤药物3例,抗甲状腺药物3例,抗牛素2例,抗结核药物1例。主

3、要临床表现为乏力18例,尿黄17例,黄疸16例,恶心14例,发热12例,腹胀9例,呕吐6例,皮肤瘙痒4例,皮疹3例。1.2方法1.2.1根据药物性质给予相应解毒剂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坏死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N■乙酰半胱氨酸对扑热息痛过量的患者有特殊疗效,可解毒已形成的反应性代谢物,10h内给药可获最大的保护性效果。用法:初次口服140mg/kg,以后每4h70mg/kg,共72h。或首次静滴150mg/kg(加在5%葡萄糖200mL内静滴15min),以后静滴,50mL/h,最后100mg/kgo1.2.2利胆治疗对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

4、型黃疸明显而且持久不退者,可应用下列药物促进黄疸消退。①熊去氧胆酸(尤思弗):稳定细胞膜,免疫抑制,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药物引起的肝损伤。0.25g,一天2〜3次,口服。②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黄疸的常用药,尤其是胆汁淤积性黄疸。常用的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泼尼松龙。消退黄疸的主要机制是减轻门脉区和毛细胆管的非特异性炎症,改善全身毒性反应,减少肝细胞免疫损伤,阻止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组织损害,减少胆红素生成。疗程不宜过长。可试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每天20〜30mg),以减轻胆管炎症,增加胆汁流量[2]。但在应用过

5、程中需注意其副作用。③考来烯胺:可置换胆酸而阻断肠肝循环,减少胆酸再吸收,明显降低血中胆酸盐浓度,并有较好的消除瘙痒作用。常用剂量为30mg,早晚各服1次。④门冬氨酸钾镁:亦有退黄作用。10〜20mL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⑤S■腺背L■蛋氨酸:又称腺昔蛋氨酸(思美泰),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膜流动性,并增加N+-K+-ATP酶活性,加快胆酸的转运。同时通过转硫基作用,增加细胞内主要解毒剂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合成,增加肝细胞的解毒作用和对自由基的保护作用,生成的牛磺酸可与胆酸结合,增加其可溶性,对肝内胆汁淤积有

6、一定的防治作用。用药方法:每天1〜2g,静滴2周,以后改为每天1.6g,分2次口服,到症状及生化指标改善,一般为4〜8周[3]。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有抗氧化剂、保护性物质的前体(如谷胱甘肽)、阻止损伤发生过程的干预剂或膜损伤的修复剂。对某些药物性肝病疗效较好。一般病例可予300ng,肌注,每天1次。重型病例可每日静滴600mg,2〜4周为一疗程。2•结果3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分型,肝细胞型24例,胆汗淤积型3例,混合型3例,经治疗治愈6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63.33%。肝细胞型预后结果好13例,

7、胆汗淤积型预后结果好2例,混合型结果好3例。3.讨论诊断药物性肝病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①用药史,任何例患者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用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吋使用过的其他药物。更应详细询问非处方药物、中草药及保健品应用情况,如石蚕属植物毗咯生物碱类草药、胶苍术卄类植物等中草药均有肝毒性。还应了解病人职业和T作环境。②原来有无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病。③有无其他系统疾病,该疾病是否有可能累及肝脏。③以往有无药物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史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证据对诊断药物性肝病是十分重要的。其临床

8、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可疑药物的给药到发病多数在1周到3个月。但既往已对该种药物有暴露史或致敏的患者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病(1〜2天)。一年以前服用的药物基本排除是急性肝炎的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