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ID:2839586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让学生在参照注释疏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课时 本课时通过学生课堂

2、讨论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做到熟读并背诵全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复习学过的部分寓言)二、出示课题,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

3、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1、掌握下列实词:                     仞 冀 箕 畚 孀 龀 匮 亡 厝 雍 陇  2、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1)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

4、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4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  3、通假字:         指 反 惠 亡 厝  4、归纳本课“而”“之”“其”等词的用法和意思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四、疏通课文     (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

5、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    (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5)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五、看图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

6、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  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  六、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  二、逐段朗读课文  三、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四、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  1、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参考: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  2、分析课文第

7、二、第三段。    ①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  答案参考: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引出对比衬托手法)  答案参考: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