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

ID:28413949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_第1页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_第2页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_第3页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_第4页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刘丽鑫(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农垦164000)【摘要】探讨炭疽芽胞杆菌的微牛物学检验的方法与鉴定。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快速有效的检验和鉴定炭疽牙泡杆菌是最为重要的。采取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在控制疾病流行中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炭疽牙胞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97-02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俗称炭

2、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常在牧区暴发流行。由于炭疽杆菌宿主广泛,传播方式多样,芽胞的抵抗力极强,故恐怖分子可利用该菌制造“牛物恐怖”危害人类。炭疽芽胞杆菌是需氧芽胞杆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革兰阳性大杆菌。引起人与动物炭疽病。1.炭疽芽胞杆菌的牛物学特性1.1形态与染色木菌为致病性细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大小为5〜10μm×l.〜3μm,两端平切,无鞭毛。新鲜标木直接涂片常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经培养后则形成长链,呈竹节状排列。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形成芽胞,芽胞小于菌体、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有毒菌

3、株可有明显的荚膜。1.2培养特性木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牛长温度为30〜35°CO无毒菌株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色、扁平、干燥、粗糙型(R)菌落,低倍镜下观察菌落边缘呈卷发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12〜15h菌落周围不溶血,24h后有轻度溶血⑴。在肉汤培养基中由于形成长链而呈絮状沉淀牛长。在明胶培养基中37°C培养18〜24h,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生长,使明胶表面液化成漏斗状。有毒菌株在NaHC03血琼脂平板上置5%的C02环境中37°C培养24〜48h可产生荚膜,变为黏液型(M)菌落。用接种针挑取时呈黏丝状。

4、1.3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蕈糖,有些菌株迟缓发酵甘油和水杨酸,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鼠李糖、半乳糖等其他糖类;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产生眄I喙和硫化氢,不利用枸椽酸盐,不分解尿素;卵磷脂酶弱阳性、触酶阳性。1.4抗原性炭疽杆菌的抗原可分为细菌性抗原和炭疽毒素。菌体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与相应免疫血清发生沉淀反应(Ascoli热沉淀反应)。荚膜多肽抗原与细菌毒力有关,具有抗吞噬作用,有助于细菌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故称为侵袭因子。以高效价抗荚膜多肽血清与细菌作荚膜肿胀试验,对临床实验室鉴定有一定意义[2]。

5、芽胞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3种蛋白质形成的毒素复合物,单独皆无致病性。炭疽毒素由毒素质粒pX01(176kb)编码而成,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免疫原性。抵抗力本菌芽胞的抵抗力很强,煮沸lOmin或干热140°C经3h、高压蒸汽灭菌121°C环境中15min才能杀灭。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常温下可存活数十年。2.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1标本的采集炭疽病变部位多样,可根据不同病变采集不同标本,由于炭疽杆菌芽胞抵抗力强,能经多种途径传染,检验时除遵守常规实验室规则外,还应特别注

6、意:①检验时必须按烈性传染病检验守则进行操作。②操作台应铺来苏而湿布,操作完后收起湿布置来苏而水中浸泡;动物尸体、病变组织和脏器必须焚烧或高压蒸汽灭菌,禁止掩埋以免污染环境。③涂片染色用水冲洗吋应置入容器中,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倾倒。④检验应有专用实验室或划定区域⑶。2.2处理固体标本取10〜20g,液体标本取50〜100mL;新鲜渗岀液、血液和脏器(用无菌操作技术制成悬液),可直接接种于2%兔血清肉汤中快速增菌培养,或在固体培养基上画线分离培养;污染的固体标本可加10倍量生理盐水充分浸泡,振荡10〜15min,静置lOmin,取上层悬

7、液置65°C水溶30min或85°C环境中经5min,将非芽胞菌杀死,保留芽胞活性,再分离培养。3•检查方法3.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3.1.1直接显微镜检查将可疑材料涂片,组织脏器作压印片,干燥后固定,作革兰染色、荚膜染色和芽胞染色。若新鲜材料中发现革兰阳性大杆菌、两端平切、竹节状排列,并有明显荚膜,可作初步报告。培养后涂片可见芽胞,芽胞为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不膨出菌体,可形成长链。在含有血清或牛乳的培养基培养后可见荚膜。3.1.2荚膜荧光抗体染色在固定好的涂片或印片上,滴加抗炭疽荚膜荧光抗体,置37°C环境中染色30min,按试剂盒

8、说明浸泡、冲洗,晾干后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链状大杆菌,周围有绿色荧光荚膜者为阳性。3.2分离培养与鉴定3.2.1分离培养将处理后标本接种血琼脂平板,35°C环境下经18〜24h,可观察到较大、灰白色、边缘不整齐和有轻微溶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