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

ID:28477618

大小:7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0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_第1页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_第2页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_第3页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_第4页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摘要:纵观中国近现代史,“革命”概念总是一个萦绕不去的话题。在近代以来中央政权更迭的时空背景下,梳理“革命”概念的演进,沿着“革命”到底指涉什么、怎样认识曾经的“革命”、今后又如何看待“革命”这一逻辑理路展开分析。据此说明“革命”概念的“波动”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精英在设法寻求理想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的映射。关键词:“革命”概念;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屮图分类号:D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1-0012-05“革命”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聚焦地位”的魔性词汇,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精神的集屮体现,“20世纪屮国思想界最宏大的现

2、象,莫过于革命话语的兴起与泛滥”[1]365。审慎地回溯近代以來“革命”概念的演进后不难发现,其“波动”正是不冋阶段的政治精英在设法寻求理想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的映射。本文借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考察“革命”概念的流变,以此正视中国现代化治理的艰辛探索,从而加深我们对于“革命”一词的理性认知。一、近代“革命”概念的出场厘清当代屮国革命之概念内涵,首先要探源其历史构成,即屮国传统、西方和日本三方面的“革命”概念。以上“三要素”共同构成中国当代革命概念的主要因子,每一种来源且在具体的历史时期显现出不一的“占比”。各个“要素”在不同时代的高低“地位”隐含的是社会主流思潮对哪一种来源的认可

3、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线之争”。(一)中国古典创制的“革命”内涵从辞源上杳考,我国传统的“革命”概念肇始于“殷革夏命”这一表述。另外,在古老典籍《周易》中,已有“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的用法。[1]366无论是“殷革夏命”,还是“汤武革命”,都是表达朝代政权的更演。所以说,中国传统“革命”的基本含义是改朝换代,以武力推翻前朝,包括了对旧皇族的杀戮[2]5。但仅仅将传统“革命”粗浅地等同于“朝代更替”,显然是不全面的。在初始含义的基础上,学者金观涛将其细分成以下几个意义类型:易姓、彻底变革、王朝更替、汤武革命、天地(周期性)变化

4、五个层面。纵使上述部分意象己经淡出当代革命概念的意群,但“古典创制”屮以“汤武革命”、“朝代更替”为代表的内涵仍旧作为中国当代革命语汇意义的基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二)日本“革命”概念的“内销”不同于中华本土文明的“改朝换代”,“革命”一词在唐朝传入日木后,其“革命”概念在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文化中经历了“冷遇一一变种”的过程。虽然早期日本文化对中式革命持批判态度,但坚持儒学意识形态的政治现实,使其在“黑船开埠”以来开始接受并发展“革命”,尤其是明治维新前后,革命话语在与儒学、祌道相结合的情况下被重新铸造,总的精神是在反对幕府专权的同时,主张在天皇的领导下进行封建制度的改革

5、[2]8。从此意义言之,此时的“革命”与“改革”几乎同义。淸末“中兴”时代的士人对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一直相当重视,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领杣及精英人物早期大都求学东洋,耳濡目染,并将F1式“革命”概念带回国内。如此一来,便完成了革命“出口转内销”的历程,其结果是,日本“革命”用语在屮国特定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论争屮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三)“革命”与“revolution”的互动“开眼看世界”以后,晚清经世学人纷纷热衷西学,欧美革命的历史知识潜移默化地传入中土。此外,得益于日本现代化的“先行一步”,在屮华本土文明与欧陆文明间,嫁接出一座桥梁,便利了“革命”与“revolution”的直接

6、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如何理解“revolution”的含义上。早期的理解更多的是指诸如“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欧陆大动乱”,认为“西式革命”是“造反动乱、颠覆政府”之意。同样是到了近代后期,对于“revoluticm”的理解依旧不变,并未脱离“革命”一词表达王朝更替的传统含义。但是不同于1890年前,屮国士大夫对“revolution”多为负面意义词汇的认定。1900年后,社会思潮中的革命倾向逐渐显露,知识分子们开始对“r^TOlution”产生崇拜,并多为正面意义。同时也包含着彻底变革之意,即不再囿于暴力的造反意向。因此,欧美“双轮革命”对近代中国革命语用的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

7、以说,“现代革命观念在屮国的传播和形成,基本上取决于屮国传统文化屮“革命”和revolution”意义的互动[1]371二、“革命”概念在国家治理主线中所具有的张力近代以来中国每一类“革命”的概念(1),是相应时代精祌的聚合呈现,其所具有张力的“轨迹”折射出的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进路。(一)晚清七十年“革命”概念的嬗变晚清革命话语的兴起受到激烈的历史变动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千年局变下的晚清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管治危机。仅凭“祖宗之法”连国家主权完整性也得不到保障,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