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ID:28484917

大小:2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0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1页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2页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3页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4页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6~8两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

2、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1、谈话: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谁说说,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学生说,教师结合板书:相关联----是否会变化-----两个量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一个变化,另一个随着同向变化)------变化时比值不变。X=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3表格追问:那么表格中的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交流,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这两个量也是相关联的,这两个量也会变化,变化也有联系,但变化时,不是同向变化,而是相反变化,变化时,不是比

3、值相等,而是两个量的积相等。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数量和单价的乘积。3、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乘积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数量×单价=总价(一定)4、引导学生,像这样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你也能起个名称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变化的方向或者从变化的结果想到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回顾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思考过程。(1)提问:谁能说说怎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2)让学生阅读书本6页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的量的那段话。(3)请同学们用字母x、

4、、z表示反比例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教学“试一试”(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仿照例3作适当的板书。(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2、完成第6页的“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学生完整地说明判断理由。3、做练习十三第6~8题。第6、7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思考过程。第8题(1)让学生根据左边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回答问题(1)。(2)让学生根

5、据右边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回答问题(2)。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时,它们才能成反比例。四、成正、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的对比1、请同学观察黑板上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的字母式子,引导学生发现:在有意义的前提下,如果已知的两个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果已知的两个量的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五、堂练习: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