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ID:28492581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_第1页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_第2页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_第3页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_第4页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奇妙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奇妙的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4、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学会欣赏对联。【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建议】1、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2、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

2、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奇妙的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4、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学会欣赏对联。【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建议】1、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

3、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2、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奇妙的对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4、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学会欣赏对联。【教

4、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建议】1、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2、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教学设计】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清朝康熙年间,周起渭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浙江考生不知新任考官有多大学问和“来头”。大家商议着用出

5、联求对的方式来“摸摸他的底”。考官一到,有位考生迎面一拱手,朗声说道——洞庭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周志渭早知浙江考生里有“刺儿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只见他笑容一敛,凛然答曰——巫山十二峰,雾霭霭、云重重,本院从天而降!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1)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2)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

6、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3)对联的基本常识: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

7、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为陶行知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