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83458

大小:9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4、学会品味鉴赏名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提高文学修养。【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学会欣赏对联。【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

2、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二、对联常识1、什么是对联呢?“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2、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过年”、“结婚”

3、、“葬礼”、“祝寿”……3、下列对联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看来对联应用的范围还挺广的。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春节,过年)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结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寿!贺大寿)理世上千丝万缕;创人间头顶事业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理发)五湖生意如云集;四海财源似水来这个用在什么地方啊?(商店)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既然我们念了高中,就要有文化一点,要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要求,学会写对联和欣赏对联,下面我们就试着从上面五副常见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4、对

4、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看第一联: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辞旧岁——动宾结构过新年——动宾结构千秋业——偏正结构一层楼——偏正结构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相同的位置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4)平仄相异,仄起平收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简单地说“平”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用长沙话读)关于对联的平仄,太复杂,同学们只需记住这点就可以了。《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就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

5、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所以我们目前只要了解一下常识就可以了。(5)对联的书写、张贴:上下联竖行书写,从上到下。张贴时,面对大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字联“嫩松”让学生对,“嫩松”,该对什么呢?学生甲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ǎ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ó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学生乙听到甲对出“老柏”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

6、,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干爹’”,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乙一下,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的要求,学生乙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内容上不相关联。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四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必须相关联。(6)内容相关巩固练习: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2、鲁迅先生去世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其中巧用了鲁迅的小说集名。请请你补全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

7、人领();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3、写一个简单的对子上联:望梅止渴下联:缘木求鱼画饼充饥掌握了对联的基本知识,我们进入对联的欣赏。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三、对联欣赏不少文人骚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佚闻趣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对联的妙处:1、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奴女又可称奴(合字联)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弈棋联对。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