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ID:28524179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_第1页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_第2页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_第3页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_第4页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刘健(江丙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3370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71-02现代通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机械通气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它已成为临床ICU中最常用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通常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直到呼吸功能好转和恢复[1],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在重视使用技术的同时,还应细致的监测和精心的气道护理。我院2009年6月〜2010

2、年6月共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病人36例,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减少临床风险,使呼吸机安全地发挥出最大效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木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6例,颅脑损伤13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为1〜14天。结果治愈31例,死亡5例。二.监测和护理1.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1.1一般监护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肤、意识及尿量变化等。

3、1.2胸部体征监护注意两侧胸廓呼吸运动和听诊呼吸音是否对称,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异常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1.3心电监护的监测心电监护的监测主要有:①心律是否整齐,有无心律失常及心率的突然变化;②波形的突然变化,S-T段的抬高和压低;③血压是否正常,有无突然的升高与下降。1.4呼吸机的监测呼吸机的监测主要冇:①呼吸机是否工作正常,参数调节是否合理;②呼吸曲线是否正常;③如出现报警及时发现故障,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④根据血气分析及吋调整呼吸机参数。1.气道的护理2.1严格无菌操作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正常呼吸的生理性保护功能,加之危重病人反抗力下降,无疑增加了感染

4、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戴口罩,一次性吸痰管要每次更换,防止医源性肺部感染。2.2奋创机械通气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特别是患者初用呼吸机,由于对气管插管的不耐受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往往会产生烦躁情绪,这种情绪会加重人机对抗,表现为躁动、憋气甚至出现吐管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首先应安慰、鼓励患者,向苏讲解呼吸机的治疗作用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呼吸,逐步适应气管插管,必要吋给予镇静剂;同时应经常检查牙垫的位置是否得当,气管插管的深度是否合理,并随吋给予调整。2.3气道的湿化和温化上呼吸机吋通气量的增加,将

5、导致气管、支气管粘膜水分的过度丢失,若不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和温化,将导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可能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因此,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科学、奋效的湿化和温化极为重要。湿化液选用蒸馏水或火菌注射用水,湿化的方法冇两种:①持续气管内滴注湿化:用输液泵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剪掉针头,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固定,以3〜4滴/min或8〜12ml/h的速度持续气管内滴入,注入量为200〜220ml/d。②超声雾化吸入法:于呼吸机湿化器中加入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利用射

6、流原理形成直径为2〜10mm的雾滴,随呼吸进入小气道稀释痰液,预防感染,2次/d,每次30min。湿化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2°C〜37°C[3],不能低于2(TC,也不能高于4CTC,假如低于20°C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喘,高于40°C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i可能会灼伤局部粘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在95%〜100%[4]。2.4气囊治理机械通气病人应首选低压高容量气囊气管导管。任卫红等[5]认为,气管导管过细致气管漏气、气囊漏气,可触发低通气量警,故选择导管型号要适宜,并检查气囊是否漏气;气囊充气要缓慢,充气量为5

7、〜10ml[6],最好在气囊测压表的监测下,根据病人的循环情况及气囊充气时间,适当调整气囊充气量,尤其对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血供。气囊应每隔6〜8h放气一次,每次约5min,以解除局部粘膜压力,避免气管粘膜长吋间受压引起溃疡或坏死。放气前先吸净气道内、U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预防分泌物误入气道导致病人剧烈呛咳、吸入性肺炎其至窒总。2.5及时清除痰液,保持气道通畅2.5.1协助排痰机械通气患者每1〜2h翻身1次,侧卧90°奋闲难者,可以从仰卧→左侧卧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