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

ID:28543012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1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_第1页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_第2页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_第3页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_第4页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实践【内容摘要】曾纪泽作为中国近代有名的外交官之一,成功的修改了《伊犁条约》,为中国赢回了一部分权利。他在中法战争中为使得中国利益不致损害,对法国侵略者是据理力争,为中国奔走相告,四处努力。本文拟在考察曾纪泽外交活动的同时,对于他的一些思想动因和对外交涉作一个较为系统的整理。【关键词】曾纪泽中法战争对外交涉外交活动一曾纪泽的生平介绍曾纪泽,字劼刚,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公元1839年12月7日)生于湘乡县白杨坪村,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家庭教育,六岁入私塾,攻八股,研制艺,两次下场,不中。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二品荫生入京补户部员

2、外郎,步入官场。因赞赏洋务,为百官所难容,累遭户部尚书李鸿藻,礼部侍郎徐桐等人弹劾,假归,仍攻西学。1872年父病逝,扶柩返湘丁忧。其间刻苦学习英文,至1874年已能够用英文写信,至1877年夏,奉诣入京前已能阅读英文小说,翻译英诗,学习了从《英华字典》到《罗斌逊日记》等多种英文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得郭嵩焘指点,接触洋务,得江南制造局总办容闳介绍,拜英国人莫里逊为师,学英语。在西学方面,他得李善兰指点,从算学入手,兼读理工,医学各科,开了当时大家子弟学习近代自然科学之先河。京师同文馆,通商口岸传教士相继译录的西书,只要能得到的,他都尽数阅读。父病逝后,承袭侯

3、爵勋位,在家守制待诏。在家期间,与当朝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等人通信不断,并结合大清史籍写出二十万言的《西游各国概论》及《佩文韵求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臆说》,《音学考》等五部书稿。《西欧各国概论》是应李鸿章之约专为总理衙门所著,供使外人员应用。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忧服除,袭侯爵,携眷属进京。途中客栈失火,书稿尽焚。1878年8月(光绪四年七月),奉诏入宫觐见,因其学识,修养等深得慈禧的喜爱,被授出使英国,法国大臣。1880年,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大臣,在彼得堡与俄国外交官展开激烈的收复伊犁的外交谈判,不仅收回了伊犁,而且在西方政界

4、树立了中国外交官的良好形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883--1884年,在巴黎就法国侵略越南问题与法政府谈判,并建议清廷积极备战,坚决抵抗,反对在天津签订的《中法简明条款》。1884年4月,被免去出使法国大臣之兼职。1886年5月,交卸英使事务,同年11月回到上海,12月觐见西太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1887年1月,伦敦《亚洲季刊》发表其临行前所著《中国先睡后醒论》(China:thesleepandtheAwakening)一文,在国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他回国后曾作《西学述略序》,对他所了解的西学的作了一番总结。他说:“泰西之学,条别派分,更仆难数。学成而精至

5、者,大抵撼风而揭日月,夺造化而疑鬼神。”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光学,热学的奥妙,对于作者英人艾约瑟选译的十六种西学书,评价甚高。回国后的曾纪泽先后又任户部侍郎监管钱法堂事务、管库大臣、署刑部右侍郎、派管同文馆事务、署吏部左侍郎,但因朝政腐败,无甚作为,郁郁而终于1890年4月,谥号惠敏。身后其主要著作被辑为《曾惠敏公全集》。1曾纪泽的生平,综合了李恩涵,汪衍振,李扬帆等相关著作的观点,以及一些论文的叙述二前人的相关研究曾纪泽在中法战争中的态度,一直是上世纪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在清政府中主战,主和两个阵营里,曾纪泽属于何派的人物,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看法。1主战派

6、杨立冰等学者认为,曾纪泽是一位知己知彼,力主抗法的人,他不顾清廷一些人的攻击,在个人的力量和法国作斗争的同时,也积极的建议清廷认真备战,在战争后期清军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请清廷乘胜议和。1杨立冰等:《中法战争中的曾纪泽》,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编《中法战争论文集》,第2集第269――272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主和派关威等学者认为,曾纪泽十分了解中法双方的困难处境,主张力促和局,但须整军备战,造成不相让的声势。虽然他公开发表了相当多的主战言论,然而这也只不过是处于外交斗争政策的考量而已。他给李鸿章,邵友濂等人的信函,都把自己列入主和派之列,因此,他的思想从

7、根本上来说是属于主和的。2关威:《中法战争中的曾纪泽是什么派》,《历史教学》1989年第2期2中间派章鸣九等一些学者则认为,曾纪泽在主和方面和李鸿章的看法是保持基本一致的,不同的则是在谈判中提出较高的条件,不怕决裂,这又和主站的张之洞等人的观点靠拢,由此观之,他则是一位介于主站和主和两者之间的人物。3章鸣九:《洋务派官僚对中法战争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3以战求和派王澈和张立真等相关学者指出,曾纪泽言战和主战派成员言战不同,他言和又和主和派成员观点有出入的地方,从他在战争初期主战到战争后期力主言和可以推断出,他是一位以战求和的

8、人物。4王澈:《中法战争期间曾纪泽由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