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批判与重建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

ID:28544621

大小:7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1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_第1页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_第2页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_第3页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_第4页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性的批判与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性的批判与重建——从普遍语用学的角度内容摘要:近代以来的意识哲学因其对立式思维和工具理性而造成了现代性的危机,进而招致来自方方面面的批判,但由于未能理解意识哲学的本质,这些批判仅仅形成了批判与解构理性的喧嚣话语,却未能从根本上走出意识哲学的桎梏。哈贝马斯在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重构式的科学”即普遍语用学,确定了互动交往中的基础规则,使理性重新扎根于生活世界之中,从而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哲学范式转换,为走出意识哲学的“铁笼”提供了可能性的路径。关键词:意识哲学;普遍语用学;交往理性;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方案(Modernity:Anunfinishedpro

2、ject)”一文旗帜鲜明地表明,启蒙以来的理性话语虽然大有问题,但这不是理性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理性被片面的工具化。面对现代性的症候(symptomofmodernity),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或者反理性实际上是一种放弃努力的做法,如果按照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将世界看作一片黑暗,将改善目前状况的一切尝试统统称为幻想,那么,今天的状况将成为‘铁的现实’而延续下去,这个世界也许就真的没有什么希望了”。1理性的批判固然必不可少,但批判之后的重建更有必要,而现代语言哲学的成果为重建理性提供了可能性的路径。当然,意识哲学之批判是其重构性理论的基础。一、意识哲学的批判哈贝马斯指出,由韦伯所代表的黑格尔右派

3、和马克思所代表的黑格尔左派的现代性话语,这种十九世纪的“表演方式已经过时。”2原因在于,他们的批判依然局限于传统意识哲学,也就是把“合理性问题的起点放到了意识结构层面上”,他们所批判的正是自己所犯的错误。我们知道,意识哲学(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是哈贝马斯后期经常使用的哲学术语。从哲学史的视阈看,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从笛卡儿开始,就把意识和自我作为哲学的中心,“我思故我在”,意识或者“我思”乃是第一性,之外的一切,比如身体,他者,都是第二性,就如康德一般,“自我”不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超越世界,是世界的逻辑前提。哈贝马斯就此指出:“意识哲学从单个主体出发,而单个

4、主体通过认知和行为去面对一个客观的物的世界和客观的事的世界。这种主体的自我捍卫表现为对可以感知和可以操纵的对象的算计。”2;158由此可见,所谓的“意识哲学”,其实就是近代以来的主体哲学或主体性哲学(Subjective....philosophy)。从其特征来看,就是从主体-客体的关系,即人和自然的关系角度去把握人的主体性、人的认识能力。在“主-客”模式中,世界被当作认识的客体,人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可靠来源是人类自身的理性,由于片面地立足于主客体关系,设定了一个自主的理性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整个世界相对立,利用与宰制自然成为理性的唯一职能,而其他多种表现及各种形式则失去应有的地位,从而使

5、理性单一化为工具理性,这在技术性问题中体现的尤为明确:“技术性问题的提出,是在给定目标(价值或准则)的情况下,着眼于对手段做合理的、由目标引导的组织,以及对诸多可选择的工具的合理选择。”3不难看出,意识哲学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非此即彼式的对立思维,二是理性工具化,或者简单的说就是工具理性(instrumentalrationality)。对于意识哲学,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进行了激烈地批判:“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4因此,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6、他因此大声呼吁“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55基于实践的精神,马克思把哲学拉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世界,从而对当时的经济、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德国思辨哲学或者说意识哲学所主张的精神辩证法,马克思以其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之进行了“首脚倒置”的转换,指出人类的解放首先在于生产力的解放,仅仅宣扬精神的解放那不过是官方哲学虚假的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评论道:“这种生产力的解放,必须被还原为现代性的一种原则,其基础与其说是认知主体的反思,不如说是生产主体的实践……在实践哲学看来,构成现代性原则的不是自我意识,而是劳动(labor)。”2;73通过对劳动的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

7、的异化(alienation)劳动、资本的本质乃至政治的虚假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其影响之深,实在难以估量,以批判为旗帜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因此成为20世纪的四大哲学运动一。*哈贝马斯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指出二十世纪有四大哲学运动,即分析哲学、现象学、结构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参见Habermas,Postmetaphysicalthinking:Philosophicalessays,Politypress,19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