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

ID:28649673

大小:89.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_第1页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_第2页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_第3页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_第4页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与创新教育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学习心得北安二中王泽宇8新课改学习心得一、对“新”与“创新”的理解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创新和创新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虽然大家也都认识到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但由于对“新”和“创新”的定位过高,因而对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谈“创新”持怀疑态度。我们在谈创新教育之前有必要对“新”和“创新”有正确的认识。创新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因其使用领域的范围不同,也因使用使不同,产生各种界说:第一种是指精神,一种意识,如通常所说的“要创新,不要保守”、“要开拓创新,不要因循守旧”等等;第二种泛指一种新生物;第三种泛称科学

2、发明、发现、技术革新等;第四种指人的创造能力。“创新”的概念引入经济领域,西方经济学家熊彼得1912年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手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那么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来把握“创新”呢?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以剖析:(一)“新”的不同层面创新的最主要特征在于一个“新”字。而“新”具有相对性,由于相对的参照系不同,其“新”的层面也不同,有一种是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而言,其“新”是前无古人的。另一种“新”是相对于特定群体的新,特别是有相对于个体的新。(二)“创新”的不同层面由于“新”的层面不同“创新”的层面也不同。创造

3、出前无古人的新东西,称之为首创或原创,而对于探索,获得相对于群体或个体之新的,不妨称之为再创。在经济领域,将人类发明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应用,引入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新生产方法,开辟原料新来源和销售渠道,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也称之为再创。8由此可见,创新可能表现为新发现(发明),突破(突破常规、习惯、旧思想、旧方法等)重组(对获取各种知识、信息、方法、手段进行新的组合)创新既表现为一种结果,也表现为一种过程。所谓结果,指的是创造出新思想和新事物。新思想包括新理论、新规律、新学说、新方法、新观念,也可以是新发明、新发现。总之是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新事物是以某种客观形式存在的活

4、动成果,包括新产品、新作品、新工艺、新技术等。创新可以看成是超越落后、陈旧的东西,创造出新颖的先进的东西的过程,是对现有要素不断作出新的组合,产生新的突破,提出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三)创新的价值创新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还有发展价值,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项新发明新革新往往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一项新学说、新观念往往会带来社会的大变革,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创新本身就表现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类整体是如此,对人的个体而言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创新过程,也是

5、自身知识、能力、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创新的发展价值是不容低估的。(四)创新的教育教学意义尽管上述对“新”和“创新”的剖析还不尽完善,有的观点尚须商榷,但总体而言,给我们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首先,创新不局限于经济领域,也不局限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在教育领域也应提倡创新,而学校教育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中的创新相对于经济、科学、艺术领域的创新而言又有其特殊的意义。8中小学甚至幼儿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大部分是原创,是社会化的创新,而学生的创新虽然不排除有原则的可能,但大都属于再创,属个体化的创新。对学生的创新我们看重的不是他们

6、的结果,而是注重他们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去发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正如有人提出的,让孩子走以前科学家走过的路,尽管学生的发现突破或者重组,不是前无古人的,但只要是他们自主实现的都具有创新意义,尽管他们的结果不一定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我们看重提这个创新的过程对学生心智人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价值。二、创新素质的内涵人们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创新时,意识到这种创新大都表现为一种潜在的综合素质,并把这种综合素质概称为创新素质,具有创新素质,是一个人走上创新人生的基本保证。(一)创新知识(或称为创新性知识)虽然一些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所掌握知识并不成正比

7、,但“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这也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上面两种看法都没有对“知识”或“知”的本质加以分析。一个人的创新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关键在于他具备知识必须赋予创新性的特征。让我们通过下表比较知识的两种不同特征:创新性特征非创新性特征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再思考、探索、实践等获取的知识是再创型的知识。纯粹是由外界灌输的,被动接受下来的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和在实践中重组的、活的、有用的知识。纯粹作为被储存的无用的、死的知识。宽博的、开放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新颖性的知识。狭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