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

ID:28654318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2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_第1页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_第2页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_第3页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_第4页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董仲舒思想在《春秋繁露》中的表达及其社会影响摘要:董仲舒作为西汉最著名的公羊经师,其思想集中体现于《春秋繁露》中。他继承了传统的公羊学说,同时又对它进行了许多独特阐释,提出了天道阴阳等诸多理论。所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西汉中期封建王朝的政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汉武帝继承了汉初的法治政策,以尊“公羊家”为口号创造了“霸王道杂之”的政策模式。他出师征伐,变更制度,巩固了汉朝的统治,使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文化整合,帝业臻于鼎盛,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大义;阴阳理论;西汉政治一、《春秋繁露》的创作背景秦政成功的经验为汉政

2、所继承,秦政失败的教训为汉政所吸取。汉初对外和亲避战,对内平定外姓藩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时刑罚大省,用贤纳谏,轻徭薄赋,在此基础上,武帝强化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建立中朝、地方设立刺史制度,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思想文化方面,武帝时期相对宽松,广开献书之路,使大批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隐藏起来的典籍得以再现;大批隐退于民间的学者得以重新回到学术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汉武帝讲文治,修武功,举贤良对策笼络人才。董仲舒围绕天人关系和大一统问题,回答武帝策问,颇得汉武帝的赏识。由此,奠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模式,使儒学为统一的中央集权服务。董仲舒以

3、阐发孔子《春秋》理念为核心的神学唯心哲学思想也应运而生,并且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春秋繁露》中。二、《春秋繁露》中的“春秋大义”董仲舒根据孔子观点归纳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春秋大义”,在《春秋繁露》中主要为:(一)为臣之义在于忠诚无僭越1.为人臣者不得有损君主的绝对权威。诸侯不得专执,不得专地,不得舞天子之乐等,都是此意。为人臣者必须维护天子的绝对权威,一切行动必须听从天子的指挥,不得蔑视更不得损害王权。如“楚庄王杀陈夏征舒,《春秋》贬其文,不得专讨也。”陈夏征舒犯弑君之罪,楚庄王杀陈夏征舒,有讨贼之义,本应肯定,但《春秋》贬之。是因为在

4、没有得到周天子允许的情况下,同为诸侯国的杀伐,是僭越君权的行为,是为“专讨”。2.为人臣者应该绝对忠于君主。《春秋繁露·王道》曰:“观乎鲁隐、祭仲、叔武、孔父、荀息、仇牧、吴季子、公子目夷,知忠臣之效。”根据《公羊传》记载,鲁隐公代桓而立,始终有还政之意;祭仲在国家危亡之际,不惜冒骂名危险,以郑国大局为重;卫叔武在卫君被逐期间代君位,卫侯复国而还政;宋孔父、仇牧和晋荀息,都是在国君遭遇危险时,不惜杀身成仁,为主捐躯。《春秋》在记载中对此有褒扬之意,董仲舒认为,这些都是真正忠诚的行为。3.为人臣者应该知权,即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有利于君主的行为方式。《春秋繁露

5、·王道》曰:“鲁隐公之代桓立,祭仲之出忽立突,……,公子目夷不与楚国,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气义焉,故皆见之,复正之谓也。”所谓执权存国者,以祭仲之事最具代表性。《春秋》桓公十一年载:“宋人执政祭仲。”《公羊传》曰:“祭仲者何?郑相也。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也。”祭仲在宋国威逼下,“出忽而立突”,使国家变亡为存,行权者的动机和效果都有利于君主,是谓“知权”,达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目的。-页脚---(二)攘夷狄意在先治诸夏而后统一夷狄董仲舒认为《春秋》褒扬中国礼仪文明,反对夷狄侵扰中原,因此在《春秋繁露·王道》中

6、曰:“桓公存邢、卫、杞,不见《春秋》,内心予之,……。桓公救中国,攘夷狄,卒服楚,至为王事者。”齐桓公存邢、卫、杞,是抵御北狄;召陵之会服楚,是对南蛮的反击。董仲舒对这些“攘夷狄”的举动给予肯定。《春秋》成公十五年载:“叔孙侨如会晋士、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鰌、邾娄人,会吴于钟离。”《传》曰:“竭为殊会吴?外吴也,竭为外吴也?《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董仲舒接受并发展了此种说法。《春秋繁露·王道》曰:“亲近以来远,未有不先近而致远者也。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言自近者始也。”董仲舒认为这是王道的体现,即王者要统一天下,首先

7、要治理好自己的邦国,然后统一“诸夏”,最后将蛮夷戎狄收入王者版图,这也正是孔子为后世王者统一天下设计的方略。董仲舒将《春秋》攘夷、外夷狄之义解释为王道,主张分步骤实现统一,也有劝谏之意,因为董仲舒所处的时代天下早已统一,但周边落后民族的侵扰依然存在。攘夷具有深远意义。(三)王道、人道实际共为一套和谐治国之理念所谓“人道”,是指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人类社会的各种准则;所谓“王道”,是指最高统治者治理天下的理论和制度。记叙鲁国242年历史的《春秋》完备地体现了人道和王道,这是董仲舒对《春秋》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春秋繁露·玉杯》曰:“《春秋》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挟而

8、王道备。法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相为左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