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ID:28660851

大小:52.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12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1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2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3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4页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摘要: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至乐境界。关键词:心学美学;直觉体验;当即显现;内在超越作为宋明心学的奠基者陆象山,以道德救世、治人为文化与美学的核心,在对“性善”为道德人格及其美的原生态这一点上,深信不疑。这是受孟学影响所致。道德本体作为宋明心学根本文化主题的中心内容,对心学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哲学品格起主

2、导作用,使之成为道德走向审美的文化和哲学依据。象山从这“心”处接续孟子,提出“心即理”的哲学、道学也是美学命题,从而带给我们有关哲学、道学尤其是美学的洞见和智慧。本文着重分析了象山心学美学的以本心为本的“本体美学”;意在为物、境域显现的“现象美学”,即美学本体论。一、“不虑而知”:审美世界的真体呈现“不虑而知”说的是本心的直觉性。直觉作为人的精神质素之一,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一直十分重视的思维方式,柏格森认为,“所谓直觉就是指那种理智的体验,它使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内部,以便与对象中那个独一无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①-

3、页脚---。直觉具有超越理智、超越功利、超越概念等特性。柏格森在双重意义上使用直觉概念。第一种意义是指处于不可分割的纯粹绵延中的生命或生命活动,其本身就是直觉的或直观的。第二种意义,即观照直觉。它是人对其生命自身的直接领悟,是寻求具体性的一种自明的本能。象山本心具有“悟”的特性。用现代心理学术语讲,悟是一种跨越了逻辑思维阶段的心理直觉。象山本心的“悟”性是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象山弟子朱济道因“临事即疑恐不是,做事不得”向先生请教:“先生曰:‘请尊兄即今自立,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当恻

4、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②“故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与曾宅之》,载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卷1,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所本有,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本心没有欠缺,临事即随本心而发。这种体悟本心的方式和柏格森使用直觉概念的第一种意义相似,它是直觉的体悟,生命本身的直觉呈

5、现。《语录上》记载,象山指教徐仲诚思《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一章,“仲诚处槐堂一月,一日问之云:‘仲诚思得《孟子》如何?’仲诚答曰:‘如镜中观花。’答云:‘见得仲诚也是如此。’顾左右曰:‘仲诚真善自述者。’因说与云:‘-页脚---此事不在他求,只在仲诚身上。’”《语录上》,载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卷34,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28页。徐仲诚以“镜中观花”作比,表达了对“本心”的领悟,得到象山的赞赏,象山以为,人对本心的领悟就像镜中观花,人心不但是镜,而且是镜中花,因此镜中花是本心的自我认识,不借助其它的

6、物质的或观念的手段或中介环节,而直接达到对本心的自明性的、不假思索的悟解,这种悟解是一种洞察式的觉察和观照。这近似于柏格森使用直觉的第二种意义,即观照直觉。象山强调直观的感受和领悟,把本心当作领悟对象,让人通过心的自我意识,使审美世界在本心的“悟”中真体豁然朗现。象山答杨简的本心之问:“‘如何是本心?’先生曰:‘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凡数问,先生终不易其说,敬仲亦未省。偶有鬻扇者讼至于庭,敬仲断其曲直讫,又问如初。先生曰:‘闻适来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

7、知其为非,此即敬仲本心。’敬仲忽大觉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年谱》,载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卷36,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7页。敬仲忽大觉……-页脚---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年谱》,载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卷36,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7-488页。。对于象山的理论说教,杨简不知所云。后来,象山通过即境举例,用活生生的事实作一些暗示,利用杨简“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用断案时一些不必过多思考的案例来证明这是人的一种先天固有的本领,使杨简立刻找到了

8、体悟本心的方向,整合心绪,顿时大悟,洞悉何谓本心。显见,只有用感性思维去开悟,才能获得本心的真义,体现了象山本心直觉具有感性的特点。《语录下》詹阜民记载:“先生举‘公都子问钧是人也’一章云:‘人有五观,观有其职,某因思是便收此心,然惟有照物而已。’他日侍坐无所问,先生谓曰:‘学者能常闭目亦佳。’某因此无事则安坐瞑目,用力操持,夜以继日。如此者半月,一日下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