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

ID:28726348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_第1页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_第2页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_第3页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_第4页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教育随笔:成长需要慢节奏‐《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后感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ldqu;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

2、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lsqu;养&rsqu;出的……&rdqu;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惊,不过冷静下也令人佩服。    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小心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ldqu;偷&rdqu;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

3、上惊天动地的反应,可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一定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ldqu;偷&rdqu;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可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非常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    就像立国自己所说:&ldqu;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己心里不是不知道,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r

4、dqu;&ldqu;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美好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通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rdqu;    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接受,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择,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

5、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面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度。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责任心,责怪孩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责任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责任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必须按长者的意思,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可以尝试,不可以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

6、了。&ldqu;希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弃很多世俗的标准。希望孩子未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必须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非常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责任。&rdqu;    都说&ldqu;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的样子,无论是玫瑰、康乃馨、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模

7、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rdqu;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    我感觉我们是特别爱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今天早晨晨会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

8、、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