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

ID:28752307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3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_第1页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_第2页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_第3页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_第4页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2.细菌菌落和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许多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称菌苔。3.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4.芽孢和孢囊;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

2、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5.革兰氏染色法;丹麦科学家Gram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法。染色方法为:在一个已固定的细菌涂片上用结晶紫染色,再加媒染剂---碘液处理,使菌体着色,然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显微镜下菌体呈紫色者为G+细菌,菌体呈红色者为G-细菌。6.伴孢晶体;指少数产芽孢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即为伴孢晶体。7.

3、荚膜;指一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滞性较大.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具一定外形.厚约200nm的黏性物质。8.球状体(原生质球);用人工方法部分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菌细胞称球状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9.古细菌;指在细胞壁组成.细胞膜组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RNA聚合酶的亚基数等方面与真细菌有明显差异的原核生物。包括:产甲烷古细菌群.还原磷酸盐的古细菌群.极端嗜盐的古细菌群等。10.L型细菌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发生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陷菌株。许多G+和G-细菌都

4、可形成。当诱发突变的因素去除后这些缺壁细菌又可回复到正常细胞状态1.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2.鞭毛: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表面伸出细长.波曲.毛发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3.芽孢:指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4.O-抗原:指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特有的脂多糖成分中的O-特异侧链产生的特异性抗原5.异形胞:指蓝细菌所

5、特有的,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6.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群。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分生孢子:一些真菌在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分枝顶端的产孢细胞(或分生孢子梗)上分割或缢缩而形成的单个或成串的孢子2.同宗配合:某些真菌,其有性生殖发生在同一个菌体中,是一种自身可孕的结合方式3.假根:在毛霉目中,一些真菌在匍匐菌丝上或在两匍匐菌丝交连下方生长出须根状菌

6、丝,它们深入基质中吸收营养并支持上部的菌体,这种须根状菌丝称为假根。4.菌丝体:真菌菌丝在基质上或基质中不断伸长和分枝,并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个营养体称菌丝体。5次生菌丝:由两种遗传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后形成的双核菌丝6锁状联合:在某些担子菌的次生菌丝上,在菌丝细胞隔膜处外面,形成的一种桥接状的菌丝结构7半知菌:一些真菌个体发育时没有或没有被发现有性阶段,只有无性阶段,对这类真菌,人类只了解其生活史中的一半,故叫半知菌。8闭囊壳:子囊产生在一种圆球形无孔口的完全封闭的子囊果内,这种类型

7、的子囊果叫闭囊壳1.初生菌丝:指由单孢子萌发产生的、初期是无隔多核、不久产生横隔将细胞核分开而成为单核的菌丝。2.溶酶体:指由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3.边体:又称膜边体、边缘体、边须体,为许多真菌细胞所特有。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形态呈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多层折叠状,其内含有泡状物或颗粒状物。4.菌丝变态:指菌丝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为执行特殊的功能而产生的特殊结构,如假根、菌环和菌丝网等。5.吸器:

8、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丛枝状结构,用以吸收寄主中的养料。1.噬菌斑;在双层平板固体培养基上,释放出的噬菌体引起平板上的菌苔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侵染裂解形成透明斑,称噬菌斑。2.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具有一般病毒的特征。3.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4.溶源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称为溶源细胞,或叫细胞溶源化,溶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