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

ID:28757259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4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平凉一中董志辉【说明】我校目前所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就是通常所说的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巴黎公社的成立和采取的革命措施。(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重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学习这一内容,既有

2、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重点。巴黎公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虽然仅72天就失败,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创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其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说明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把握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的关键。教材部分引用《共产党宣言》的原文,主要涉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新理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是对这个新理论的实践检验。本节课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3、、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性质、经过和影响等方面说明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产生并日趋尖锐化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工人运动出现,产生了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学生分析】本节课位于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是高一上学期内容。此时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就新课标要求而言,还需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4、。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2过程与方法目标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学习,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难点: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说明它是世界历史上

5、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教学方式】结构式教学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分析、阅读与图示相结合。【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同学们大学必修的政治课,它与同学们以后学习、工作息息相关。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背景1.19世纪资本主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激化。(2)表现:①182

6、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便频繁发生。②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4插图《工人居住的贫民窟》)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且公开化,即工人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2.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1)盛行时间:19世纪初。(2)主要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日益暴露,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提示学生阅读本课引言。注意结论:它表明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3)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展示介绍三人照片、简历、主张的幻灯片)⑷基本思想: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

7、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⑸历史局限: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其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⑹历史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即思想基础。3.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⑴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⑵事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⑶意义:(展示幻灯片概况以下结论)①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由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获得政治权利。②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