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

ID:2881482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4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_第1页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_第2页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_第3页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_第4页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刘祜一、设计说明【教材版本】河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过程与方法:了解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比较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客观分析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的历史作用。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与战争【教学准备】1、将学生按照4或6人分成5个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一名。             2、教师编写出相应的导学案。3、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提前进行半节课的预习。【教学设计要点】结合课标“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的要求,再结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

3、我设计了五个小问题:列表格比较出现的五个政权的基本情况;评价“澶渊之盟”;画出本课中对峙政权的简单图示;找出本课中三次议和的基本情况;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与战争。五个小问题相对应的就是各个小组的任务,小组在预习完课本内容后合作解决本组问题。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和扩展相关知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增加了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教师补充“澶渊之盟”的视频和一些图片,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达到拓展知识、课堂总结的效果。三、教学片断第一环节:回顾反馈,温故知新。形式:教师提问上节课知识点,提问对象是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达到回顾、检测上节课知识的目的。第二环节:预习交流,确定目标

4、。形式:由各小组针对预习过的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再回顾,主要采取对子之间的互问、互查形式;其后,由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本课学习重点及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重点)第三环节: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形式:教师将五个小问题,依次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准备;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主要是引导第2组与第5组,因为这两组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无从下手。第四环节:小组展示,答疑解惑。师:在经过了5分钟的激烈备战之后,现在是你们一展自己小组风采的时候了,课堂的大舞台将是各小组发挥自己能力的一方天空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个小组将是本节课的赢家。第一组:(展示)生:我们小组是

5、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课出现的五个政权的基本情况,包括政权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等。(小组将列在黑板上的表格如下:政权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辽10世纪初契丹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赵匡胤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元昊兴庆金12世纪初期女真阿骨打会宁(其他组)生:表格中出现了错别字:赵匡胤的“胤”。师:一组同学总结、归纳的不错,指出错误的同学发现问题的眼光更值得表扬。其中,还有一个问题,金的都城一直在“会宁”吗? (其他组)生:不是,后来迁都到中都。 (其他组)生: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第二组:(展示)(生):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评价“澶渊之盟”,首先由我们组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6、澶渊之盟”。(生1):“澶渊之盟”发生在宋真宗年间,当时辽兵大举进攻北宋,攻至澶州城下,当时北宋在击退辽军的情况下,与辽军议和。(生2):其内容是: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生3):对于“澶渊之盟”的好坏,请大家翻开课本46页。师:第二组的展示比较中规中矩,但是缺乏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澶渊之盟”发生的视频。(多媒体播放视频)师:看完本段视频后,其他同学对“澶渊之盟”还有什么评价呢?生:“澶渊之盟”是北宋在战胜情况下签订的,说明北宋政府的无能。生:“澶渊之盟”是有利于双方的发展的。师(补充):关于“澶渊之盟”,同学们要知道,它是当时北宋与辽势均力敌的产物,虽然

7、北宋给辽岁币,但是它维持了辽宋一百多年和平的局面;而后来在双方边境出现的“互市”上,北宋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三组:(展示)生: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本课政权的对峙形势图,主要有两个阶段:辽、北宋与西夏形式图;金、南宋与西夏形势图。(在黑板上画出了了如下两种图示)(说明:在这个平台上图示无法识别)                        第四组:(展示)生:我们小组展示的是关于本课中出现的三次议和的基本情况,请看下表:议和双方时间议和内容影  响宋辽和议11世纪初辽撤兵,宋给辽岁币保持长时期和平局面宋夏和议11世纪中夏向北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