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

ID:28890078

大小:64.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4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_第1页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_第2页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_第3页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_第4页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研究顾志龙本文简要分析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先验主观性、现象与本质、本质直观、给予与明证性和真理,这些范畴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和他的范畴学说划定范围、提供方法、确立目标。  胡塞尔现象学的总体范畴主要有先验主观性、现象与本质、理智直观(或者本质直观)、给予、明证性和真理等等,它们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体系之网的网上纽结。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是正确地把握胡塞尔现象学及其范畴学说总体特征的前提。胡塞尔的上述概念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们无法逐个清楚地阐述其中的每一个概念,只有当我们谈完最后一个的时候,第一个

2、概念才能得到最完整和准确的把握。这大概也是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的一个显著特点吧。      一、先验主观性范畴与现象学方法  胡塞尔一生所执著追求的是严格科学哲学的理想,这样一种哲学“将只能满足一种绝对确定的认识,而且它将仅仅关注一种绝对必然的对象:……这种哲学将拒绝接受没有被证实为对所有人、所有时代都绝对有效的结论,因而,它希望成为与绝对存在直接接触的一种科学。”[1](P4-5)胡塞尔认为,过往哲学迷失于客观主义思想和非哲学的自然主义态度,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的客观对象,因而主观性和客观性被分为两截,对立起来难以沟

3、通,最终导向怀疑主义和对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不能建立绝对真理性的认识。  胡塞尔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将“自我”范畴和“我思”活动强调出来,尤其是他突出强调了意识(我思)活动对自身的明证性,为现象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笛卡尔进一步发展“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时,把上帝、物理世界乃至肉体的我重新建立起来,又陷入客观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泥淖,把自己的革命性完全否定了。胡塞尔认为,哲学的研究必须完全立足于主观性的领域,以主观的观念为唯一可能的研究对象。“我的任务作为现象学的任务,是研究纯粹主观性;而迈向主观性的方式就是现

4、象学还原。”“纯粹主观性在反省中是普遍的和彻底的,不接受以朴素的方式给予的自然的被给予物,或者说每一个东西都返回到意识,返回到真实的和可能的意识宇宙。”[2]  可见,先验主观性领域是现象学研究的唯一可能的领域,任何超越这一领域的企图都会导致非哲学的态度,从而使对绝对知识和绝对存在的把握成为不可能。所以胡塞尔认为“先验主观性”是“一切谜之谜”、“一切奇观之奇观”。“先验主观性”因此成为现象学的最重要、最原初的范畴。  与笛卡尔的“我思”不同的是胡塞尔“纯粹主观性”或“先验主观性”范畴根本不是与物理世界相对峙的个别的心理的

5、存在,不是经验心理学可以涉及的心理活动过程。“先验主观性”是普遍化的存在,是逻辑的反省层次上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不仅明白清晰地把握自身的活动,而且在自身中明白清晰地构造认识活动的对象。所以“先验主观性”范畴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和能力的范畴,而且是一切可能的绝对存在的范畴,“先验主观性”不仅是主观性的领域,同时又是客观性的领域。这样,认识与对象的对立消除了,认识活动的真理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现象学的还原,在一种确切的意义上,先验主观性的领域已经被证明为一个绝对存在的领域,先验意识领域是一般存在的原初范畴(或者正如我

6、们要说的那样,也可以称之为原初的区域),这个区域是其它所有的存在区域的渊源。这些区域都在本质上与之相关,因此它们也无可质疑地以一种必然的方式依赖于它。”[3]胡塞尔还指出:“范畴学说是无条件地从存在的所有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开始。”[3]又是以“先验主观性”范畴的自我展开的方式进行的。“先验现象学就是先验主观性的自我展开。”[4]在胡塞尔看来,只有彻底的纯粹的或者先验的自我意识,才是所有在最终的和最高意义上真实的、令人满意的科学知识的唯一源泉,它使哲学的生活成为可能。因此,哲学本身只是先验主观性的自我展开。  我认为,胡塞

7、尔强调主观性,体现了一种与怀疑主义绝不相容的追求绝对知识的哲学意志,把这种哲学意志简单地看作一种笛卡尔主义或者是对人的存在的事实性的不予理睬是不正确的。毋宁说胡塞尔更像近代哲学中的康德,体现了一种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认识你自己”的口号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全部哲学就是从这个口号中涌现出来的,所以他的哲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在于知识,而在于为伦理和价值等规范科学提供解释。  我们提到胡塞尔更接近于康德,他们共同高扬主观性的地位,把主观性视为客观性的根源,但他们之间仍然有着显著的区别。其中之一便是康德的主观性是有条件、有前提的。在

8、康德那里,主观性的晴朗天空中笼罩着“自在之物”的阴影;而胡塞尔的先验主观性则是无前提的,绝对唯一的。现象学研究时刻提醒自己小心地立足于先验主观性所能够明白清楚地给予的东西,除此之外都应该不予丝毫注视、不作任何评说。所谓人的先验主观性之外的实在,我们并不说它是不存在的也不说它是存在的,我们只是指出它们是非哲学的。这大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