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

ID:29038650

大小:29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_第1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_第2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_第3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名师谈备考 备考策略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师谈备考:备考策略——把握命题特点,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迁移应用,提高解题能力一、洞悉全国卷地理命题特点1.选择题的组题形式与设问视角、设问类型全国卷选择题均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且均为“3组×3道题+1组×2道题”的组合,组题形式十分稳定。全国卷选择题的设问视角也基本稳定:每个题组多聚焦某个核心考点,题组内不断变换设问主体、设问落脚点,多为纵深推进设问,或横向展开设问。依据选择题的设问指向特点,可以把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设问指向明确型和设问指向模糊型。设问指向明确型多为单一指向,通常涉及一个考点,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点数

2、量少,需要集中思维。设问主要涉及时间、地点、特征、区位因素或条件、变化趋势、影响、目的、原因、措施等的某一方面。设问指向模糊型通常无明确指向,设问指向会无形转嫁到四个选项上,通常会涉及多个不同的考点,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点数量多,不仅需要集中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此类设问主要涉及判断某时段某区域多方面的环境特征表现(或变化)、某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等。与设问指向明确型试题相比,设问指向模糊型试题具有考点未知、考点数量多且覆盖面广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解题难度和用时。2.非选择题的命题思路与设问特点全国卷非选择

3、题的特点是:围绕某个区域的图文材料,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或可持续发展思想,分别就某一个或两个考点进行设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全国卷非选择题命题强调考查完整的思维过程,各设问的逻辑顺序大致是“现象/特征—原因/条件—影响—问题与措施”,整题设问逻辑纵深关系明显。二、注重知识重组,建立跨章节知识体系高考地理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且综合性较强,因此

4、同学们在二轮复习时要树立整体意识,对主干知识进行专题整合和重组,建立跨章节知识体系,这样解题才能更全面、更准确、更高效。1.以某一地理要素为主线整合专题,建立跨章节知识体系地理要素分为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要素主要包括能源、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市场、政策、科技等。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可以其中某一地理要素为主线,将与之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近年来高考对“水文”要素关注度较高,可以水文要素中的河流为主线,建立与河流知识相关的专题知识网络(如图),主要涉及河流水文特征

5、、河流水系特征、河流的补给类型、地貌、流域开发与整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小专题进行复习。2.按照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整合专题,建立跨章节知识体系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专题复习中可结合某个区域的环境问题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全方位地掌握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等。解答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这就需要学生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一般要从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

6、位置、相对位置等)、地形(包括地形类型、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气候(包括气温、降水以及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等)、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汛期、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储藏量等)、水系特征(包括发源地、流向和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河网形状等)、土壤(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肥力高低等)、植被(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如护坡工程、水利工程、设置沙障、新能源开发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如生物措施、法律措施、宣传措施、移民措施等)。在具体

7、区域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是恢复当地植被,如建设“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3.按照非选择题题型重组整合专题,建立跨章节知识体系高考非选择题主要有特征描述类、地理事象判断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措施类、辩证评价类、意义类等。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可将这些题型经常涉及的知识归类、重组、整合。如将区位评价类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如表),可构建“区位知识”体系,有效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区位分析、评价能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

8、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工业区位地形、水源、资源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通信、政策、国防、个人偏好交通区位交通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经济状况、资源状况、交通状况、技术、政治、军事、战略位置港口地形、水文、天气经济腹地、依托城市航空港地形、地质、天气交通、与城市距离车站地形交通、人口流动城市区位地形、地质、气候、河流交通、科技、旅游、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