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

ID:29070651

大小:1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桥之美》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煞()颐和园()险峻()点缀()孕育()2、解释词语驻足:销魂:前瞻后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作家作品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 课堂探究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

2、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在下面。4、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 ——————————————————————————————————————————————————————————————————————————————————————————————————————5、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晚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6、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

3、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                                                                                                                                   当堂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2、查找马致远的《秋思》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几遍,谈谈这两首诗中桥的美和作者眼中的桥之美有什么不同?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

4、一项是(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5、……(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①无论是木桥还是

6、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②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1、张择端,(朝代)画家。为什么他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7、                                                           2、作者认为桥的任务是什么?                                                     3、“高山峡谷间,凭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4、本文段的语言有何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