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讲义 (29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

ID:29104680

大小:4.71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8-12-16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_第1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_第2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_第3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_第4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学基础讲义 (2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    触诊    浅部触诊法  检查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与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深部触诊法(用于腹部脏器检查)  深部滑行触诊: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双手触诊    肝、脾、肾、子宫等脏器  深压触诊    腹部深在病变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冲击触诊  大量腹水肝脾触诊    触诊    叩诊 生理情况病理状态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浊音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部分肺组织含气量

2、减少(如肺炎)鼓音胃泡区及腹部肺空洞、气胸或气腹过清音 肺气肿实音心脏、肝脏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嗅诊  呼吸气味:大蒜臭味、烂苹果味  呕吐物气味:浓烈的酸味见于幽门梗阻或狭窄  痰液气味:血腥味、生姜味、恶臭味  脓液气味:恶臭味应考虑气性坏疽的可能  粪便气味:腐败味、肝腥味、腥臭味  尿液气味:尿毒症      全身状态检查  体温测量  脉搏检查  血压测量  发育判定  营养状态检查  意识状态判定  面容检查  体位检查  步态检查  体温测量 测量时间min正常值℃适用人群腋下温度1036~37 肛门温度5

3、36.5~37.7小儿及神志不清的患者口腔温度536.3~37.2婴幼儿及意识障碍者则不宜使用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血压分级    面容检查  健康人表情自如,神态安怡,病态面容如下:  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表情痛苦、兴奋不安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慢性病容  面色晦暗或苍白、面容憔悴、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特殊面容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贫血面容    二尖瓣面容      甲亢面容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肝病面容    肾病面容   

4、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黏液性水肿面容    肢端肥大症面容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满月面容    伤寒面容    苦笑面容  体位检查  自动体位  见于正常人,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被动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者。  强迫体位  为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而被迫采取。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步态  偏瘫步态:脑血管病后遗症  剪刀步态:脑瘫或截瘫  醉酒步态:小脑病变、酒精中毒  慌张步态:震颤麻痹  蹒跚步态(鸭步):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

5、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等。      皮肤检查  皮肤弹性  皮肤颜色  湿度与出汗  皮疹  皮下出血  蜘蛛痣  皮下结节  水肿  皮下气肿  毛发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皮疹  压之是否退色,注意初现部位、出诊顺序、分布情况、形态大小、颜色、消退时间及有无脱屑等。  斑疹  皮肤颜色发红,形态不一,一般不高出皮肤,见于斑疹伤寒、丹毒等。    玫瑰疹  鲜红色圆形红斑,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丘疹  为局限、

6、充实的浅表损害,皮疹呈点状,高出皮肤,见于麻疹、湿疹等。  成片小丘疹    斑丘疹  斑疹和丘疹同时存在,见于药物疹、风疹、猩红热等。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荨麻疹  苍白或红色高出皮肤的局限性水肿,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奇痒,见于食物或药物过敏。    直径<2mm,为瘀点;  3~5mm之间,称紫癜;  >5mm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为瘀斑;  片状出血伴隆起为血肿。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蜘蛛痣  雌激素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见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 

7、   皮下结节      淋巴结检查      第91页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诊断学基础  和我一起做  表浅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局部性肿大  局部炎症  表面光滑,痛,无粘连,质软    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颈后三角,多发性、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破溃后可形成瘘管,愈后可形成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