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讲义

诊断学基础讲义

ID:43878527

大小:348.38 KB

页数:140页

时间:2019-10-16

诊断学基础讲义_第1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_第2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_第3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_第4页
诊断学基础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学基础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诊断学基础讲稿》第一篇症状学一、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眩晕、呼吸困难、腹痛等。二、体征:是指医生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三、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所以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第一章发热一、概念: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度左右,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1度。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度)时,就称之为发热。通常,临床上把体温超过正常水平统称为发热。正常情况下体温一般为36—一37度左右。

2、二、发热的三个基本机制是:(-)体温调定点上升:1、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二)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1、颅脑外伤。2、脑出血。3、炎症。4、中暑、中毒等。(三)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1、)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热过多)。2、广泛性皮肤病(散热减少)。三、原因: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其中以前者(感染性发热)多见。(重点掌握哦!)(一)感染性发热:1、概念:是指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发热,不论是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2、常见的病原体包括:

3、(1)病毒: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HIV等。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非感染性发热:1、概念:是指各种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2、常见的有: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大手术:手术分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内出血:可能与血液蛋白质分解产物吸收等因素,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大面积烧伤:一一第三军医大学黎螯教授领先。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心肌、肺、脾等脏器的梗死或肢体坏死等。③组织细胞坏死与细胞破坏:如肿瘤坏死、白血病、溶血反应等。⑵抗原一抗体反

4、应: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食物过敏等。⑶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⑷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安眠药中毒,如安定(又叫地西泮)。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外伤等。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属功能性发热。①夏季热。②月经前、早孕期、剧烈运动后低热。四、临床特点:<-)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1、低热:37.5

5、-38度。2、中等度热:38.1-39度。3、高热:39.1-41度。4、超高热:41度以上。(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1)概念:发热开始,体温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使散热减少,产热增加。⑵临床表现: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①皮肤苍白: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表血流减少,甚或伴有皮肤温度下降。②畏寒:是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了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2、高热持续期:

6、产热〜散热。(1)概念: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⑵临床表现:寒战消失、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加剧、心率加快、出汗并逐多。①体温升高1度,呼吸加快4次。②体温升高1度,脉搏加快12—15次。相对缓脉的概念:3、体温下降期:(分为渐降和骤降两种)散热〉产热。(1)概念:由于人体的防御作用及治疗得当,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表现为体温下降,恢复到与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⑵临床表现:出汗多,皮肤潮湿。(三)热型及临床意义:很多发热疾病有特殊的体温曲线,

7、称之为热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常见的有:1、稽留热:(重点掌握!)⑴概念:体温持续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同学们要注意:这个1度)。☆体温单上红色的曲线代表:☆体温单上兰色的曲线代表:(2)常见于:①肺炎球菌肺炎。②伤寒:胸腹部分批出现的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2、弛张热:(重点掌握!)(1)概念:体温常在39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上下波动范围在2度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⑵常见于:①败血症:细菌自局部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中,迅速大

8、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可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②风湿热: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心脏、关节和皮肤受累最为显著。①重症肺结核:经飞沫传播。②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1)概念: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以后间歇数小时或数天又突然升高,持续几小时后再突然下降,如此反复发作,称为间歇热。⑵常见于:①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②急性肾盂肾炎(属于尿路感染的一种)。4、不规则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