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讲义 (3

中医内科讲义 (3

ID:29108422

大小:6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16

中医内科讲义 (3_第1页
中医内科讲义 (3_第2页
中医内科讲义 (3_第3页
中医内科讲义 (3_第4页
中医内科讲义 (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讲义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  脑系病证头痛  头痛的概念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外邪)。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  肝阳、痰浊、瘀血、(外邪)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头痛的病因病机风寒外袭——清阳

2、受阻——寒凝血涩经脉绌急  风热外袭——上犯清空——壅滞不畅  风湿外袭——蒙蔽清窍  年老久病——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窍  劳欲过度——肾虚不能生髓——髓海空虚脑失濡养  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窍  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  劳逸失度——  失血之后——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脑脉失养  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脑脉不通  跌仆脑损—  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  2.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

3、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3.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头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头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1.头痛与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

4、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颠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首辨外感内伤,  次辨相关经络脏腑,  再辨影响因素。 外感头痛内伤头痛病性外邪致病,实证。风寒、风热、风湿虚证—气虚、血虚

5、、肾虚实虚实夹杂—肝阳、痰浊、瘀血起病起病急,起病缓慢,病程病程短,病程较长,程度剧烈,疼痛较轻,头痛性质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虚证—隐痛、空痛、昏痛,遇劳加重。实证—头昏胀痛,或昏蒙重痛,或刺痛钝痛,痛点固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时轻时重。伴随症状外邪犯肺卫症状气虚、血虚、肾虚证候肝阳、痰浊、瘀血证候  辨疼痛性质  风寒---头痛剧烈而连项背  肝火---头痛呈跳痛  风热---头胀痛如裂  肝阳---头痛而胀  风湿---头痛如裹  瘀血---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  痰湿---头重坠或胀  亏虚---头隐痛、绵绵而痛、空痛  再辨影响因素  气虚——与过劳有关;  肝火

6、——因情志波动而加重;  阳亢——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  肝肾阴虚——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  外感头痛——与感受外邪有关(拓展)。  头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风寒-疏风散寒  外感头痛——散风祛邪——风热-祛风清热  风湿-祛风胜湿  内伤头痛——虚证——滋阴养血,益肾填精;  实证——平肝、化痰、行瘀;  虚实夹杂——酌情兼顾并治。  头痛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  肝阳头痛  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  肾虚头痛  瘀血头痛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

7、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2.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脉—吴茱萸汤(吴煮鱼,灶饪鱼酱大枣、人参、吴茱萸、生姜)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温散寒邪,降逆止痛。  3.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寒邪客于少阴经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