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

ID:29162811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7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_第1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_第2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_第3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_第4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能运用它们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能力目标:  (1)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2、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2)问题:(投影显示)  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CD上任意一点,PA、PB有何关系?为什么?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找一名学生代表回答上述问题并  投影显示学生的证明过程.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强调说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条依据,在计算、作图中也有重要作

3、用.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逆定理的获得  类比角平分线逆定理获得的过程,让学生讲解下一环节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这一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通过小组的形式,代表到台前讲解.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强调说明:定理与逆定理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结构相同、证明方法相同  不同点:用途不同,定理是用来证线段相等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1)

4、讲解例1(投影例1)  例1 如图,△ABC中,∠C=90,∠A=30,AB的在垂线交AC于D,交AB于E  求证:AC=3CD  证明:∵DE垂直平分AB   ∴AD=BD   ∴∠1=∠A=30   ∵<ABC=90—30=60   ∴∠2=30   ∴CD=0.5BD   ∴CD=0.5AD   ∴AD=2CD   即AC=3CD  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直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求底角B的大小.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

5、适当参与讨论)  解:(1)当AB的中垂线MN与AC相交时,如图(1),   ∵∠ADE=90 ,∠AED=90   ∴∠A=90-∠AED=90-50=40   ∵AB=AC ∴∠B=∠C   ∴∠B=20  (2)当的中垂线与的延长线相交时,如图(2)   ∵∠ADE=,∠AED=   ∴∠BAE=-∠AED=-=   ∵AB=AC ∴∠B=∠C   ∴∠B=  例3(1)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求∠NMB的大小  (2)如果将(1)中

6、∠A的度数改为,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大小  (3)你发现有什么样的规律性?试证明之.  (4)将(1)中的∠A改为钝角,对这个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是否需要加以修改  解:(1)∵AB=AC   ∴∠B=∠ACB   ∴∠B=   ∵∠BNM=   ∴  (2)如图,同(1)同理求得  (3)如图,∠NMB的大小为∠A的一半  5、课堂小结:  (1)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在应用时,易忽略直接应用,往往又重新证三角形的全等,使计算或证明复杂化.  6、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P1

7、19#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