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ID:29183675

大小:8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目标解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近代以来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的变化来看,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的因素: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由于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也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

2、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地向中国内地辐射。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号召剪辫易服,虽然被清政府称为逆举,严厉禁止,但终于成为无法阻止的历史趋向。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重点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难点 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局面出现的原因一、选择题:1.下列城市中,哪一个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生活变化最大的()A.济南B.上海 C.广州D.厦门2.(原创)请看下图,这是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从这图反映的问题是()①民主革命思

3、潮深入人心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③向封建势力的挑战④中国人爱追潮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有关“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去辫”首先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发生的C.二者同时被取消D.放足受外国传教会极力宣传的影响4.(原创)一女子于1925年去广州找工作,她不可能见到的情景是()A.男人穿中山装B.街上的人打招呼称“老爷”C.看到很多西式住宅D.有照相馆照相5.新中国成立后,在风俗习惯方面,取缔的社会丑恶现象或陋习有()①见到官员要下跪叩头 ②贩毒吸毒 ③聚众

4、赌博 ④反动会道门 ⑤卖淫嫖娼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6.(原创)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喜爱穿()A.中山装B.古装C.军服D.西装7.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生活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  )A.1953—1957年       B.1949—1952年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8.(原创)党和人民政府实行下图所示工程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B.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C.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5、发展D.餐饮业迅速发展9.(原创)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着装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说明了()①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与世界接轨,融入国际潮流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④服装业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之输入品。夜间取光,农家用篝(俗称油盏),城镇用陶制灯檠,家稍裕者,则用瓷制或铜锡制者。有婚丧事,则燃烛,光绪中叶后,多燃煤油灯,

6、而灯檠遂归淘汰。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有用高丽布者已为特殊,其布仿于高丽,质厚耐久。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洗面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箱箧之类,乡间盛行板箱,中上人家则用皮制者,嫁妆内所备多用硃漆,余则用广漆;光宣之间,西式提箱仿造于沪地,于是旅客多购用之。──选自黄苇、夏林根:《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回答:①从材料中,当时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②从材料中分析

7、人们生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二级跳一、选择题:11.下列各项不是影响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因素的是()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B.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C.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   D.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12.(原创)观察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人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领带到着中山装B.原因是受西式服饰的影响C.新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D.女性着经过改装后的轻便、简洁的旗袍13.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一图二A.从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C

8、.号召废除缠足的两个有卓越贡献的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最先废除缠足运动是从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