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501857

大小:72.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识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近代服饰、餐饮、建筑、社会习俗变化的基础知识。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其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引导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亲自采访、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

2、反思,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2.教师引导学生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受到唯物史观教育。重点难点1.重点: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2.难点: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局面出现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教学方法以“自主

3、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学生分组去采访一些长者,以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通过了解一些汕尾地区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以形成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方法一:播放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昨天、今天、明天》片段,引出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话题,从而导入新课。方法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近来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过哪些重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自主学习】1.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与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影响我国人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因素有哪些?2.近现代物质

4、生活和习俗变化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征?农村变化小的原因何在?现在这一特征是否完全改变?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何种举措?3.结合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中的某一具体史实,谈一谈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4.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内容以及原因的分析,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知识梳理】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迁表现(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2)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3)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出现(4)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2.变迁原因:(1)鸦片战争打破清

5、政府“闭关锁国”政策(2)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4)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运动的推动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主要表现(1)衣: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2)食: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1987年“菜蓝子工程”)(3)住: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1995年“安居工程”)(4)习俗: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2.变迁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2)党和人民政府致力于移风易俗,发展经济文化,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探索攻关】探索攻关一:阅读整理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知识(10钟完成)探索攻关二:清末

6、民初生活习俗变迁材料一: 清末之前清末民初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发 式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剪辫人际称谓老爷、大人先生、君服 饰长袍、马褂、旗装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清末

7、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3)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剪去大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4)孙中山认为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治。(5)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探索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