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道上2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道上2教案 人教版

ID:29291647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道上2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道上2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道上2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道上2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峨眉道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愧疚、辛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感觉过爬山的辛苦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峨眉道上

2、》(板书)讲的就是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在登峨眉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二、检查预习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愧疚、葱茏。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我在游峨眉山的途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  4、默读课文,看一看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想到的。  5、小组内交换意见。  6、班内汇报交流。  看到、听到的:(1~5自然段);想到的:(6~7自然段。)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的呢?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勾画。 

3、 2、班内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两尺见方的石板”体会山路的窄;抓住“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的陡坡上。”体会其高、陡、险。)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想象峨眉山路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4、师设疑激趣    这样又高、又窄、又陡、又险的山路是怎样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四、课堂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文中的生字、生词。重点强调“竖”下面不要写成“土”;“葱”不要丢一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

4、对课文的理解。  3、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对照自己画的峨眉山路直观图,感受山路的高、窄、陡、险。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   ⑴ 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铺成的?   ⑵ 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2、自学课文2~6自然段:   ⑴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⑵ 指名谈学习收获。     (“我”看见几个铺路人背石板上山,多辛苦啊!“我”了解到铺路人不光背石板上山铺路,他们还要自己开山取石,

5、凿成石板,从十多里外背过来,再背上山去铺路,多么不容易啊!……)   ⑶ 师点拨引导     师:游人平时空手爬山路还觉得吃力,那些铺路人竟然身背重物爬“天梯”,真不可思议!大家想不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好,下面我们就人人当记者进行现场模拟采访。  3、组内合作学习:   ⑴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模拟采访。     (作为记者,应注意提问的顺序,作为铺路人要展示铺路人劳动的艰辛和真实的感受。)   ⑵ 个别组向全班展示     记者:请问老伯,您多大年纪了?     铺路人:今年五十八岁啦。     记者:这么大年纪,你干这行多

6、少年了?     铺路人:大约四十年了。    记者:真了不起!您背的石板有多重?     铺路人:差不多有五六十斤吧!     记者:背这么重的石板走这么陡的路,感觉怎样?     铺路人:很累。     记者: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坚持着,一干就是四十年呢?     铺路人:说实话,游人需要路。没有路,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当游人踩着我们铺的路上山,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们累也高兴啊!     记者:你们的辛苦,都是为了游人,我代表游人谢谢您。   ⑶ 激发学生情感     多好的铺路人啊!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来换取游人的欢乐,感到很满足、很快慰。此

7、时,你面对他们想说些什么?   ① 发自内心地对铺路人说一句话:      (我敬佩您!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您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② 从文中找出作者发自内心的话,读一读,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两个特殊自然段:1、“铺路?”仅两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意在强调作者当时惊讶、感动、赞叹的复杂心境。2、“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这句话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其目的在于强调作者当时那种肃然起敬、由衷赞叹和似乎要让所有人都知晓的那种难言的激动。)  体会数量词的妙用。  (本文数

8、量词多达14处,如“一块块”“一块一块”“一块”“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读时要让学生品味不同结构的数量词,表达的意思不同,从而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