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ID:29328990

大小:1.67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18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全国卷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等有着制约作用。但要做到“民心相通”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美国学者亨廷顿有“文明的

2、冲突”理论,在西方世界影响巨大。按这个理论来看,丝路沿线国家国情差别较大,历史文化各异,现实诉求不一,要获得国家间的深度认同与持久合作几乎不可能。不过,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丝路文明重要遗存敦煌吐鲁番文献就很能说明问题。通过丝绸之路这条狭长而神奇的丝路走廊,东西方文明进行了长期的对接与交流,敦煌、吐鲁番成了中外文化交汇之地。据不完全统计,敦煌文献总数近7万号,吐鲁番文献总数约3万号。其中,汉文写卷占绝大多数,还有不少怯卢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等文字的文献,涉及多个国家多种久已失传的民族古文字。当时丝路沿线流行的种种宗教信仰,几乎都在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烙下

3、了深深的印记,表现了不同宗教的包容共存。这些文献中,除了汉文、西夏文、蒙古文等佛教典籍,也不乏祆教、摩尼教等源自西亚的丝路沿线地区流行的宗教文献。特别是一些双语并存的宗教文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元朝时新疆地区虽然渐趋伊斯兰化,但仍有许多回鹘人保持着传统的佛教信仰,像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大量《金藏》本汉文佛经残叶,不少残叶的天头、行间都带有回鹘文批注。敦煌地处西北边陲,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敦煌文献中保存有翻译成吐蕃文的《尚书》写卷和《春秋事语》写卷,以及出自唐代翻译大师吐蕃僧人法成的汉、藏文经卷,堪称汉、藏文化交汇融合的

4、难得佳证。大唐君王倡导宗教和谐共生,儒、释、道逐渐从三教争衡趋向三家融合,如唐玄宗“御注”的《孝经》《金刚经》《道德经》注本在敦煌文献中都有发现。敦煌本是佛教传播的重镇,佛教文献固然是敦煌文献的主体,但也保存着许多儒家、道家经典,像藏经洞出土的一些《道德经》唐写本甚至出自僧人之手。敦煌藏经洞除了有大量雅文化书籍外,还有几乎以原生态形式保存下来数量至夥的俗文化写本,如最早的词集《云谣集》,古代讲唱文学作品“变文”等。雅俗文化在敦煌文献中有着密切渗透与融合。如久已失传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虽出自文人之手,但由于其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在当时脍炙人口,还被当作

5、敦煌寺学学生的教本。雅俗文化的融合,使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化,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可从中获得启迪。总之,敦煌吐鲁番文献数量庞大,内容各异,但文化的交汇、文明的融合绵延千载,一以贯之,推动着丝路沿线地区的多样化发展,呈现出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的丝路精神,这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摘编自张涌泉《文明因融合而精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建设中,如果做好了“民心相通”工程,能更好地解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等问题,促使沿线国家团结起来。B.敦煌吐鲁番文献数量庞大,涉及多种文字

6、,包括多个国家多种已失传的民族古文字,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接与交流,交汇共存。C.敦煌吐鲁番文献中除了汉文、西夏文、蒙古文等佛教典籍外,也有祆教、摩尼教等地界各种宗教文献,反映了不同宗教的包容共存。D.敦煌吐鲁番文献所反映的文化交汇、文明融合的状况,所表现的丝路精神,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实施提供了借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中外商人在狭长而神奇的丝路走廊奔走,东西方文明也在这里碰撞融合,敦煌吐鲁番文献正是这些文明交流交汇的实物见证。B.《金藏》本汉文佛经残叶的天头、行间带有回鹘文批注,可看到元时吐鲁番地区佛教气氛之

7、浓,和新疆其他地区趋伊斯兰化不同。C.敦煌文献的主体是佛教文献,也有许多儒家、道家经典,其中一些《道德经》还出自僧人之手,可见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情况。D.敦煌吐鲁番文献保存了古文化面貌,它几乎以原生态形式保存了大量俗文化写本,如最早的词集《云谣集》、讲唱文学作品“变文”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路文明遗存的敦煌吐鲁番文献说明了亨廷顿提出的“文明的冲突”理念的偏颇,揭示了丝路沿线国家间获得深度认同与持久合作的可能性。B.据唐玄宗“御注”《孝经》《金刚经》《道德经》注本在敦煌文献中的发现,可窥见唐统治者的宗教态度,宗教在国家治理中

8、开始产生影响。C.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敦煌文献可以看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