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

ID:29362533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3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内容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

2、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和闭关政策【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雍正帝设问:明太祖、雍正帝的话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于农业、商业是什么态度?重农抑商。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

3、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③还可以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4、原因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5、表现(1)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2)抑商①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②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③歧视商人,

4、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6、特点: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禁止对外贸易。7、后果(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造

5、成了中国的落后。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2.概况①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③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关中,或关中平原,

6、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

7、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

8、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