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

ID:29362564

大小:9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2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

2、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要求:评价“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认识

3、这些政策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的实施原因以及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

4、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材料教学法或材料学习法)。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和“海禁”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

5、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流程】今年寒假,同学们围绕着专题一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从而对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投影:学生作业厚厚一叠的学习成果,见证了大家的广泛参与和认真态度。我十分的欣赏。我注意到,很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都提出了:这两项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两项政策进行全面的了解。我们先来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答:(P.22第一段最后)中国古代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政策。问:历史上把“农”称为什么?答:称“农”为“本”(“国以农为

6、本”)。问:相应地把“商”又称为什么?答:称“商”为“末”。所以这一政策又被称为“重本抑末”。我们可以从原因、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四个方面来学习。(板书)一、重农抑商政策⒈原因⒉目的⒊具体措施⒋影响你们知道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是谁吗?就是战国时期的商鞅。此后,历代王朝统治者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什么原因促使历朝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呢?我们可以从“为什么重农”和“为什么抑商”两个角度去探讨。(板书)一、重农抑商政策⒈原因(副板书)“史从证出 论从史出”我们先来探讨“为什么重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资料卡片”,结合P.22第二段的内容来理解;《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著作,

7、我们一起来阅读其中的第四行到第十行。投影: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吕氏春秋·上农》【翻译: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驱使,容易驱使则可以使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就能够尊贵。百姓务农行为稳定,稳定就少徇私情,少徇私情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放在农事上。百姓务农,他们的财产就会丰厚,财产丰厚就不会轻易迁徙,不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