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

ID:29417346

大小:66.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2《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3.2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十三章第2课(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同”。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感受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本领。用两幅色彩反差极大的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也为后面解释“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什么不同”做好铺垫。【学情分析】:要考虑到学

2、生“设计实验”的难度,该实验中“热量”不是直接测量的量,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验做好相应的铺垫。对实验结果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只要求定性的结论。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第一个由两个以上的因素决定的物理量,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等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0C)和读法。应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事实。理解计算热量的公式

3、。【教学理念】:重点:制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比热容概念、热量计算公式。难点:制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评估实验结果,比热容物理意义及比热容知识应用。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看课文第63页图13-7,思考:在地球上同一纬度,为什么海滨城市早晚的气温变化不明显,沙漠早晚的气温变化很大?师:要解释上述现象就要了解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能等有关问题。二、新课教学师: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放出热量多少与哪些

4、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可能与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大小、物质种类有关。同种物质,例水烧开的时间与水的质量成正比;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升高的温度多加热时间就长。师: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变化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那温度变化和质量都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呢?阅读课文第63页右下角方框中的实验指导意见以及课文提的实验中着重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阅读课文64页“信息链接”演示1、按课文64页图13-8进行实验。师: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的

5、热量是不同的。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的差别,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板书:(一)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符号:C,单位是J/(kg·0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C水=4.2*103J/(kg·0C)师: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4.2*103J的热量。像密度一样,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吸、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学生讨论:比较比热容表格,总结出规律。板书(二

6、)比热容表格规律①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个别例外,如煤油和冰)。②大部分固体比热容小于液体的比热容。③比热容同时还与物质状态有关,如水与冰比热容不同。④水的比热容最大。活动:比较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明确解决的问题:计算质量均为2kg的砂石和水,它们都吸收了7.36*103J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学生:查砂石比热容并说明物理意义。 师:根据砂石比热容的意义推理:2kg砂石温度升高10C,吸收的热量是0.92103*2所以7.36*103J的热量能使2kg砂石升高的温度是:  △t砂=Q/

7、cm=7.36*103/[0.92103*2]=40(0C)    将单位代入可写成为:△t砂=Q/cm=7.36*103J/[0.92103J/(kg·0C)*2kg]=40(0C) 学生:用类似求砂石升高的温度的方法计算水升高的温度:△t砂=Q/cm=7.36*103J/103J/(kg·0C)*2kg]=8.8(0C)板书:(三)△t=Q/cm 师:学生尝试利用上式解释课文13-7所发生的现象。学生讨论: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升高或

8、降低的温度较小。师:Q=cm△t水储存能量,吸热多用作冷却剂,放热多用于取暖。一、归纳总结1、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的差异,引入了比热容。物理学中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 水的比热容很大,因此水是一种很好的储热介质,水对气温的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自我评估与作业实践1、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冷水中,结果投入乙金属的杯内水温度高,这是因为()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